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和合精神的研究,在海内外演讲、介绍中国和合精神,共发表研究和合文化的学术论文十数篇。台湾学者钱穆先生对中华和合精神,尤其是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作了深刻论述。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重视研究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对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了深刻的剖析。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对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深入研究和新解,认为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认为在当今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要和平发展,必须调整好各种关系,必须弘扬和发展中国儒道佛等和谐思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主任程思远先生为了弘扬和普及中华和合文化,撰写撰文《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人们还从我国的园林、绘画、音乐、医学诸方面研究了和合的影响。
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和合”从两字两用并举以来,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和谐、合作、融合、汇合等意思,突破了我国古代儒道佛等诸子百家的领域,它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古代哲学观念上升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世界之间的高度,逐渐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选择。
四、存在问题:
一、对已搜集的文献资料还需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个人的观点不够突出,较多引用别人的论点,缺乏适当的概括与深入。需进行主题的提炼与升华。
三、研究方法不熟练,对文学理论的把握有待深化。
这是一篇理论文章,立论一定要有充分依据,建议阅读一些有关文章借鉴一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32,108。
[2]黎翔凤。管子校注•幼官[M]。北京:中华书局,2004:65。
[3]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274,267,259,314。
[4]杨树达。论语疏证[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23,23,405,114。
[5]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78。
[6] 林语堂。老子智的慧[M]。黄嘉德,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139。
[7]张国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源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8]杨宁宁。和合文化与中国外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9]袁朝云。从佛经翻译看文化的和合精神[DB]( 2008-04-28)Http://www。fjnet。com
/wywz/wywznr/200804/t20080428 69038。htm。
[10]钱穆。从历史看中国国民性及中国文化[M]。香港:香港中文出版社,1982:27。
[11]黄克建。论语疏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2。
[12]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8,1。
[13]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M]。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6,32,35,37。
[14]刘勰。文心雕龙•总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