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的定义职业认同是由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Erikson首先提出“同一性”这个概念,他认为在青少年时期个体面临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建立自我同一性成为其中心发展任务。[3]在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一个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在社会上的位置和角色。而对自己在职业世界中将要扮演的角色进行澄清,则是青少年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Erik-son,1994)。[3]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职业认同的确立是青少年整合他们的自我概念,将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统合成一体的重要媒介(Super,1963)[3]66416
(1)职业认同是个体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后的一种结果
Hollan认为的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天赋和目标等方面认识的稳定和清晰程度。这一定义强调了职业认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个体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后的一种结果(Holland,Johnston,&Asama 1993)[3]
(2)职业认同是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和成熟的概念
Meijers认为职业认同是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和成熟的概念,个体使用这个概念来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与可接受的职业目标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个概念也会随着不断的社会学习过程而发生改变(Meijers,1998)。[3]
Fugate认为职业认同通常为各种不同的职业经历和愿望提供了一个较为连贯清晰的解释。作为职业领域内的同一性,可以将其认为是个体选择用“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现在正在从事的职业”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理论中,更强调职业认同是个体在与职业环境的互动中对自我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很关注形成某种状态的原因。[3]
而无论是哪一种职业认同的概念,职业认同更多指的是对某种职业的喜爱和从事某种职业所带来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职业认同的测量方法
1单一维度的测量方式[3]
从单一维度测量个人与职业有关的特点的清晰度和稳定性。最为广泛使用的是职业认同量表(VIS,Vocational Identity Scale),该量表的基本原理是职业认同意味着个体持有一个清晰稳定的有关自己的目标、兴趣和能力的图式,这些特性导致个体在面对环境的不明确实,能够顺利进行职业决策,而不产生决策困难。[3]分量表由18个题目组成,采用0和1积分的方式,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持有的职业认同越清晰稳定(Holland,Johnston&Asama 1993)[3].
2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3]
魏淑华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影响效应模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修正和检验了教职职工认同的结构维度,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教师职业认同测量工作,研究显示除了一些人口学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还有工作时间、月收入等也对个体的职业认同有影响。[3]
周珂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17名教师和学生得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得出一个教师职业认同的清晰结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能力认同、持续认同和投入认同。[3]论文网
2.3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Sugrue分析了9个实习教师的访谈记录,发现职业认同的形成不仅与学生的人格特点有关,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实习教师对职业认同的默认和改变与教育理论有关。Samuel & Stephen认为,在形成自我的生活事件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和态度影响到职业认同的形成。刘秋颖、苏彦捷对于初次就业个体的职业认同获得及相关因素的文件分析中发现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与工作经验来源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信息来源呈正相关,工作年限对职业认同也有显著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