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职业能力指个体胜任某种特定职业的程度。通常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或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由于对于会展职业能力的研究资料过于匮乏,本文将通过以就业能力为基础,来构建会展职业能力研究的框架。就业能力指的是一种基础能力。88133
(二)相关文献概述
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Overra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切面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加拿大委员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 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qualities)和能力(competencies)”;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J。 Hillage和E。 Pollard则以动态的观点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gaining initial employment)、维持就业(maintaining employment)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 所需要的能力。 论文网
国内研究者郑晓明(2002)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胡尊利、刘朔、程爱霞(2008)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定义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高嘉勇、李静、蔡超(2008)认为,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雇主需要并实现就业、维持就业的全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刘余镇(2007)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称五个维度。(1)面向“候单位时代”的素质型就业能力。(2)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性就业能力。(3)面向市场经济的技能性就业能力。(4)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5)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者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能力这两种提法中对后一种的较为认同。尽管观点有所不同,但是都指出了就业能力是一种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事实上,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实现自我 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研究者在提出界定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的构成和提高对策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对于一般就业能力中的核心就业能力基本没有展开论证,也没有将就业能力引申到职业能力。对更为广义的职业能力研究尚且如此匮乏,跟不用说会展职业能力的研究了。因此,本文将对会展职业能力展开研究,了解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和企业的需求,而后进行对比并得出相关结论以弥补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的匮乏。
[1]肖华。 大学生就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思想与实践[J]。 继续教育研究,2017,(02):91-93。
[2]王碧英,杜欠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结构及其启示——基于高校和企业的双视角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6,(07):118-120。
[3]赵敏。 企业视角下研究生就业能力现状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48-152。
[4]王燕子,韩晶晶。 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的实证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