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贫困与相对贫困:影响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因素》指出:贫困与犯罪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青少年中,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强烈的经济剥夺给贫困者的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生存,贫困家庭的父母,成年人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忙,结果减弱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和社会化;强烈的社会排斥造成他们从小就缺少接受良好教育机会,也极少得到家长,成人或是学校教育给予的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成长起来的。
面对生活压力,他们不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于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更偏爱采用非法手段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董颖,2011)。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学者都对于流动人口青少年越轨和城市新移民家庭青少年教育与越轨这一问题给予相当高的关注,他们分析了城市新移民家庭的现状以及影响青少年越轨的因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解决办法的思考。但对于城市新移民家庭中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个案过程的分析研究人数则相对偏少一些。大范围或者是区域性的研究对于我们在认识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但是关注青少年个体心理变化的个案研究,对于青少年越轨原因将更加分析显得人性化,独立化和细致化。 我们不难发现,调查研究往往会忽略了对于青少年这个越轨个体的关注,但是在社工介入后,如何发挥优势视角使得青少年这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来抵制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才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质体现。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相关文献研究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来看,还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特殊的案主自觉,充分发挥案主能动性,助人自助的本质出发,城市移民家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本文从个案研究出发,基于默顿的越轨理论和帕森斯的系统理论视角,贴近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从微观剖析其越轨的心理过程,对于日后此类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司法矫正,社区矫正,学校矫正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将有利于我移民家庭青少年越轨行为进行过程分析和探讨。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借鉴学科先驱们现有的理论成果,结合实地个案调查和文献查阅,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并进行一定的创新。
参 考 文 献
[1]张洪.陈自卫.王朝贤.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郫县犀浦镇调研与改革尝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2]吴银涛.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影响因素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3]邱兴.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从概念到行动[J].教育导刊, 2006, (12).
[4]邱兴.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5]蒋丽华,张 方,里程遥.第二代城市移民违法犯罪防控对策[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犯罪研究],2011(9).
[6]李建英.范志海.《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7]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李庆.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青少年犯罪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及其防控思考.[M].Scientific Research,2012.
[9]邓蕾.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探析——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shanghai youth·青年与法,2008(3).
[10]刘乐.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法学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