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范明、张静雯以实证分析研究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最低工资价位和职业选择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去农村就业是有很大影响的,家庭父母受教育的情况以及职业水平越高,大学生去农村就业的可能性就越高以及工资的定位就越低。”12
2.2社会资本、就业意愿及其内在维度
1基本概念
1.大学生社会资本
本文是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在对社会资本具体操作化时将其分为了家庭、学校跟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大学生可能认识到这些社会资本对自身的影响,也有可能不自觉的受到了影响,总之社会资本的拥有度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真的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本文以个人家庭状况,个人交往状况及学校状况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就业意愿为因变量调查分析。
2.大学生就业意愿
就业意愿是指人们在就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根据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把握,对未来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的期待与个人偏好。简单的说就是个人倾向于在什么地区工作,期望获得什么类型的工作,期望获得多少薪金等因素。大学生就业意愿是专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其中包括继续深造与创业。
2研究因素分析及操作化
本文涉及的大学生可能触及到的社会资本一共包涵家庭、学校可能提供的社会资本以及个人交往状况三个方面。
1、家庭社会资本
家庭社会资本指个人出生后就拥有的由于家庭父母相关的事物所带来的社会资本。本文社会资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生源类型(户籍类型)
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户籍的差距就代表了个人可能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差异。一般来说,城镇家庭比较富裕,接触面广,拥有的社会资本会比较多,相对而言,农村孩子家境较差,父母拥有的社会资本会相对少一些。
(2)、个人家庭状况
一个家庭状况好一些的学生父母以及家庭的接触面会更广,而且家庭状况本身就是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社会资本,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拥有。家庭月收入是最能反映家庭现状的因素,所以在分析个人家庭状况是注重分析家庭月收入。
(3)、父母的受教育情况
学生长期与父母接触,父母的文化程度等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情况不同,父母对社会以及孩子的就业认识不同,可能会直接的干预与影响学生的就与意愿,也可能间接受到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学生可能会从父母处学习到一些观点,相应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以及孩子的职业看法造成不良影响。再者不同的学生可能受到父母双方的影响也不同,而且同一个家庭中父亲与母亲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我希望能通过调查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4)、父母的工作类型
本文将工作类型分为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务农以及其他等职位。父母的职业类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职业选择,父母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会对相应的工作又一定了解,进而学生也会对相应的职业有一定了解,而且了解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学生的就业意愿选择也会受到影响。相同情况下,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由于家庭的影响不同,有些家庭可能父亲的影响更大,另一些可能母亲的影响更大。
(5)、个人对家庭的社会资本拥有度的认同度即个人认为父母的社会交往广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