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的社会救助政策,通过政府的力量帮助贫困人群解决民生问题。总指出我国就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扶贫工作的到位可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75116
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扩大救助政策覆盖面面、资源合理化运用等问题成为政府攻克的重点。作为政府扶贫工作中的重点“精准扶贫”,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原则进行帮扶工作。政府加大扶贫投入,结合当地扶贫资源,因户施政保障其精准性。
淮安市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扶贫方面。就淮安市现状,政府于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精准帮扶”模式。作为新型的社会救助模式,“精准帮扶”鼓励和扶助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事业,通过社会组织教授困难群众就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目标,初步成功帮助500个家庭成功脱贫。
1 我国社会救助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大量工人因工厂倒闭而失业,许多家庭因男性成员失业而丧失经济来源,无异无靠的孤老残幼数量增大。针对这样的状况,政府一边恢复工厂生产,一边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
1992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宣布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了使社会救助制度尽快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上海作为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先驱者,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表1: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2]
时间 内容
1993年 上海出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4年 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各大城市推行,“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的改革目标
1995年 全国民政局召开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座谈会提出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1997年 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的通知》
1999年 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2003年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 国外社会救助发展
每个国家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在求助标准、实施方向、立法方面各有不同。国家要帮助生活困难的人,成为他们生存底线的保护伞。19世纪上半叶,英国制定的《济贫法》使社会救济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在人民面前出现,20世纪中叶以后,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逐步被建立起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执行“与贫困作战”计划,该计划实行10年后,美国贫困率下降,救助工作因而因而巨大的变化。7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多国家开始对社会救助重视起来,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完善的社保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决更多人民的问题。论文网
表2:部分发达国家社会救助项目[3]
国家 相关立法 社会救助项目
英国 1。 1601年制定旧《济贫法》
2。 1843制定新的《济贫法》
3。 1933年制定《失业救济法》
4。 1948年制定《国民救助发》
5。 1976年制定《补充救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