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西斯细菌》:跨国恋情背后的社会地位差异
《法西斯细菌》讲述了不问政治的医学博土俞实夫,从潜心研究科学到走出书斋、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转变历程。作者另辟蹊径,没有直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转而聚焦生活细节,其中俞实夫和日本妻子静子的中日结合婚姻成为文中重要的一个矛盾点。
静子和俞实夫的爱情看似是现代的跨国爱情:俞实夫在日本留学,被誉为是“新中国医学界的光芒”,前途一片光明。俞实夫会日文,1937年后回到上海也在日资研究所工作,妻子静子也上过学、会讲中文,感情融洽。虽然静子和俞实夫是如何相识相恋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他们是自由恋爱,他们的爱情只能在现代社会人才跨国流动的前提下才能发生。整个家庭也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文献综述
但在跨国爱情美满和谐的表象下,隐藏着静子的自我认同危机。静子在中国的道德地位低下,人们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转嫁到她身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切与日本有关的都被批判。如果不是战乱,她不用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但世界变了,连天真的孩子也因为战争而划定了敌我双方,用暴凌和欺压势单力薄的寿美子来表达自己的爱国心。中日混血的寿美子,即使改名为寿珍还是被小伙伴骂作“小东洋”。当静子看到女儿因为自己和自己的祖国被孤立,当家里的女佣因为她的日籍身份而辞职不干,她的痛苦和挣扎却无处吐露。当中国人谈到日本人的残暴,唾骂日本军阀、帝国主义时,静子心中总不是滋味。作者几次点出静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