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应制,沈佺期的另一首诗则是别样一番情致。如《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全诗属对工整、声律协密,各句押韵而不突兀,呈现出一幅祥和宁静的人间仙境图景。金舆下云衢,彩殿临碧涧,从色彩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溪水泠泠,从听觉角度展示行宫所建处清幽澄明的意境;仙人调六膳,玉女捧三浆,又仿佛将天界的珍馐玉盘、琼浆玉露置于眼前,诱使人嗅其香、品其味,幻生出得道升天的虚像。仙人玉女乃天神,竟也为我王烹肴捧壶、侍候在侧,从侧面衬托当朝者的威武强力,达到了歌颂赞扬统治者的目的。诗末作者将隋宫与唐宫作比,以隋宫路途曲折赞扬唐宫选址(嵩山,即圣山)精巧、颇有仙迹。“太室览真图”,何谓真图?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真图即修行于嵩山的神仙,如同吴道子的画作《八十七神仙卷》中描绘的那样,众神衣襟飘逸、乘风而行,随王伴驾的有缘凡人或许能在仙气缭绕的圣山,一睹众神风姿。其二,真图亦指神仙,但作者指向的神仙便是人间的神仙,即唐王朝的统治者。帝王威武强力又天命所归,亦乃主宰人间的神。不过,若从这一角度分析,便略显生硬而谄媚了。文献综述
沈佺期长七律,前两首应制七言律便各具精妙,然而沈的五言律诗也不乏佳作。如《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一诗。该诗为作者从驾西幸路经华山所作。全篇声律齐协、句句押韵,巧妙用典,通过畅达平阔的语言,将巍峨庄严的西岳华山与远古历朝的人物事件联结在一处,给人以时空交错、阴阳颠倒的异样美感。该诗没有堆砌华丽笨重的辞藻,也没有将描写对象局限于宫室亭台、帝王鸿业,而是将应制诗的写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广袤的山川大河,使本该纤丽典雅的诗歌平添了澎湃壮阔的气韵。读来只觉华山巍峨庄严,王朝的大好河山令人自觉油生自豪之情、捍卫之志。
3。1。1应制诗的艺术特点
正如上文所言,沈佺期的应制诗有其个性,亦有其共性,即普遍艺术特点。笔者在此将其大致概括为四点:属对工整、声律齐协;语言典畅、想象精妙;佛法道教、渗透诗间;题材延伸、不拘于廷。下面,笔者将一一阐释。
属对工整、声律齐协。沈佺期与宋之问历来被认为是唐代律诗定型的极大贡献者,因此沈佺期在其诗歌创作上,便体现出律诗的结构美、声律美。
语言典畅、想象精妙。沈佺期的应制诗,早已一改六朝沿袭的绮丽纤弱的诗风,而是运用典雅畅达的语言,代替过于华丽浮夸的堆砌辞藻,使文风或清新自然,或壮阔澎湃,或充满理趣,给人以审美享受。此外,其诗歌中运用的想象亦多精妙,为诗歌平添一丝灵气与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