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化这一话题,最近在国内也愈加热门,许多学者都将宗教研究的方向转向中国化。笔者从几百篇关于此话题的文献中筛选了几篇和此论文关联较大的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学者在研究基督教中国化这一主题的时候,多是从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其存在的难点,其发展历程等角度出发。并且时间多是放在现当代中,探究其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的中国。研究近现代的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献则是从基督教与中国政治、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些学者则是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文章中涉及马礼逊这一人物的内容较少,但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化这一话题,理解中国化的概念。而理解此概念对于探讨马礼逊所做事工与基督教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现在学术界上对马礼逊著述已有很多,但大多是探究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是其汉学成就、在东印度公司所做工作等等,专门探讨其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作用等文章则较少。马礼逊将基督教带入中国的过程,在笔者看来就是把基督教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因此,笔者想要站在基督教中国化视域下这一角度,从马礼逊来华的背景,他在中国所做的传教工作与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工作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方面来研究马礼逊对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作用。
一、何谓“基督教中国化”
说起基督宗教,我们总是认为这是一个外来宗教,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社会的宗教。基督教来华若是从景教传入开始算起已是过了一千多年,若是从马礼逊将新教带入中国算起也已过去两百多年,但之前我们却几乎不提中国基督教这一说法,总是将其当作西方基督教而言。其实,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那一刻开始,已是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
近年来,宗教界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中国化这一话题的重要性,也开始将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国改说成基督教的中国化,学界对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话题的研究论述也在逐渐增加。因为笔者对马礼逊这一人物的研究是站在基督教中国化这一视域下,所以在此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如顾传勇先生的《我国基督教中国化问题研究》中提出:“所谓基督教中国化,系指基督教在与中国社会互动的关系中,在保持自身宗教信仰、价值内核的前提下,吸取有益自身发展的因素,表现出不断适应中国社会而发展变化的趋向和努力,最终使基督教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呈现出中国特色与风格,具有基督教信仰内核与中国文化表达的双重属性。” 其他关于中国化这一概念的解释与此观点多是大同小异,大体意思就是基督教这一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关系,并且逐渐吸收其有益部分,达成两者之间某种程度的结合,从而使基督教渐渐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但同时其内在的核心信仰不发生变化。由于许多学者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时间范畴是现当代,所以中国化这一概念又不可以避免的加上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的适应,以及如何在以社会主义,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更好地传播基督教信仰。马礼逊来华是在清朝,未进入近代史时期,而且马礼逊的传教工作并未深入到当时的政治体系当中,与中国社会的结合度也并不高,因此,本文单从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以及其传教方式上来考虑其中国化的特征。
其实,为了基督教能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它也不得不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是一个存在多种宗教的国家,并且也有许多的外来宗教,比如佛教,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也是从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但如今已是在中国稳稳地扎下了根基,甚至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宗教之一,这就是因为它能够适应中国的国情,吸取了中国的本土文化,为中国民众所能接受。基督教想要在中国扎稳根基就必须适应中国的文化,按中国的文化观念来表达基督教信仰,这样才能使几千年来接受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中国民众更好的接受基督教的信仰传播。基督教作为一种普世化的宗教,他的文化可以也应当是多元丰富的。 所以,基督教的在华传播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当然,事实也是如此。陶飞亚教授在《从基督教界、知识界、政界三个视角看基督教中国化》中指出:“自从基督教进入中国,以汉语向中国人传播以来,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 在此,陶飞亚教授指出了中国化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汉语传教。从马礼逊的生平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合格的汉学家,在华所做事工也是不遗余力地将他的汉语能力发挥到极致。他的传教工作一直与中文翻译、汉语传教以及中国文化的结合密不可分。总而言之,中国化意味着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结合,同时又保持其内在的核心信仰。研究马礼逊在华所做事工之后,笔者认为他的传教工作正是将基督教逐渐地中国化,在之后的文章中,笔者也会一一赘述其传教工作究竟与中国化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