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道人指出,《西游记》作者借助石猴一路求仙之经历,严厉批评了世俗世界中蝇营狗苟之徒无耻的争名夺利,如“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9](P8)石猴经过几十年颠簸,路上经历无数艰辛,一直到了西牛贺州,这才得知了一些高人神仙之流的消息。石猴与菩提祖师相见,通过了祖师对他的考验,另外还给石猴起了名字,叫做孙悟空。仅仅读完《西游记》第一回便可深刻感受到作者的知识修养、文化境界非同寻常,不是一般的饱学之士。而且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描绘自然环境时,除了最常用的韵文外,还有诗、词、歌等多种体裁。它们大多有着这样的特点:文辞质朴,形象天然,信手拈来,栩栩如生。这也就需要读者耐心地欣赏,不可囫囵吞枣。另外空空道人发现,圣贤最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大众所忽略。事实上,要破除那些谋求权力声色的蝇营狗苟之徒对生命的侵害,只有从格物、致知开始,接着诚意、正心,修身是中心环节,最终才能自然而然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化创意之本质是探索宇宙世界人生真相,使得人人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人克己复礼,人人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伟大名著文本中多蕴含世界真相,需要读者有相应之洞察能力、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学界一般研究者往往只看到孙悟空之大闹天宫、战天斗地之精神行为,却忽略了他从起源时就代表着人类个体生命为了探索真理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三、空空道人评点《西游记》文化创意:透视生命 具体切实
1、悟空求道 蕴含哲理 文献综述
《西游记》评点本第二回指出,石猴历经千辛万苦求道访仙,专心致志、不折不挠,终于在菩提祖师座下习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孙悟空学成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大本营花果山,竟发现自己的猴子猴孙受到了妖怪的欺负。孙悟空一怒之下,打上前去,魔王毫无抵挡之力,最终混世魔王和他一众小妖也被悟空都杀得片甲不留。这就意味着作为神话小说《西游记》核心人物的孙悟空回到了现实社会之中,同类被欺凌便必须复仇,大开杀戒,死亡无数。这是现实世界社会生活复杂性具有象征意义之神话体现。本回中提到了美猴王悟性极佳,菩提祖师对其考验一点即通,因此学起本领来如鱼得水。这也从侧面显示出菩提祖师的本领深不可测,传授给美猴王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皆非同寻常。然而万万没料到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面前嬉笑卖弄,不幸被祖师赶离,祖师更提点悟空不许说出他的底细。无奈孙悟空含泪拜别,运用学会的神通,驾着筋斗云,很快便回到了花果山。这一段便可知学无止境,祖师具有象征意义,虽然孙悟空从祖师处学到之本领还是很有限的,但也算是自成一家矣。学道大不易,空空道人指出《西游记》第二回通过孙悟空的自述概括说明其访真求道之过程,其中孙悟空学世俗世界人类穿衣、走路、说话这一段异常有趣,而后来唐玄奘的三个取经徒弟都向人类靠拢,更时不时会吐出圣贤之语,可见在此时便为人化作出了铺垫。《西游记》中充斥着韵语诗词,其中深切蕴含了作者对于哲理、社会以及人生的独到了解。作为一名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阅历,境界要开阔,学识要深厚,方能细细咀嚼其中的精妙之处。而在这些韵语诗词中,有很多严厉批评了世俗之人,如“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9](P23)这是作者对于实际世界中人类生命的长久观察出来的成果体现。作者认为,如果人们立下志向,那么通过一心一意的修炼,则生命中许多的玄妙就可以明朗起来,这就叫做“自明”。 那么人世间的悲剧便也不会源源不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