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的散文教学实践符合其阅读教学本色语文的理念。他提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的基本定位和‘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基本策略”。[2](P11)我们都知道如今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这一块的比重相对来说比例较大,但很多学生对散文究竟该如何阅读、如何正确地阅读并不是很清晰,或者说很多学生并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课堂散文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懂得如何阅读为根本目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书,其实质更是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但在散文教学实践中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关于这个问题,黄厚江老师在他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已经为我们找到一条相对可以学习的路径。在散文教学中,黄厚江老师指出大前提是要以文本为基础,即带着学生读进文本、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意义、形式、表达,处理好多元与一元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再读出来,进行各种丰富的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升华。至于如何走进文本就要依托于一定的问题引导和语言活动了。问题引导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种发现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进行文本解读,而在相关语言活动中学生不仅“懂得”而且“习得”,这样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接下来看看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的。在执教《我们家的男子汉》时,由于本文是篇叙事散文,课堂大部分时间安排是在文本的理解上,通过对标题中“我们”的品位,整体把握文本感情基调,接着通过小标题的解读从而深入掌握文本的内涵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最后通过对文本核心“男子汉精神”的解读,更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在相关的语言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仅有语言的品、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换标题,还有结合文本描述心中的男子汉以及回顾文本后小诗创作,当然还有黄厚江老师贯穿始终的问题引导。通过一个课例可能无法证明黄厚江的这种散文教学理念,我们再来看课例《老王》,黄厚江老师就是在通过先对老王“老实”、“不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老王与作者关系”的解读以及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心中的老王”、“老王心中的作者”,另外,还在解读老王的基础上深化解读了文中的“我”。以上内容都是基于黄厚江老师对文本的一步一步深入剖析,而在这种种剖析中,都是言之有据,从文本中来,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涵,黄厚江老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关键事件反复揣摩的方法外,而且还通过想象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老王心中的作者”等等语言活动。在《葡萄月令》、《给我的孩子们》等其他散文教学中,黄厚江老师依旧是深入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的。
黄厚江散文教学实践的一基本点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在黄厚江老师散文教学的实践中,他关注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强调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并不是指一接受、简单认可,而是在尊重学生原初体验的前提下精心引导,不露痕迹,在课堂上问题的设置也不是从自己教学需要的目的上出发,而是结合学生原初、学生所需一点一点设计。其实也就是语文课堂是从学生立场出发,无论是教学程序的安排、问题的设置、还是对文本的解读以及相应的语言活动都是从遵循学生立场出发。比如在讲授《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时,黄厚江老师在开始时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的初步感受、评价和认识时就让学生“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就怎么表达”。[2](P84)另外,在讲授《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叙事散文时,对于一个学生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的不理解时,黄厚江老师并没有置学生的原初体验不顾,而是在理解文本中人物性格后、“男子汉精神”的前提下再次将学生的起初问题重新提出,但其实那时的学生已经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这一教学难点的解决是由于学生原初体验生成加上黄厚江老师于无形中的引导点拨,而课堂最后黄厚江老师让学生补充完一首《小小男子汉宣言》其实也是从学生出发,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来源于课堂生成,是黄厚江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创作而产生的,这不仅尊重了该位学生的阅读感受,而且也有助于教学的深化。再看《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课堂中,黄厚江老师在解读丰子恺的创作意图时,引入相关三种“父亲对一个人保持童心的看法”、举例身边一个真实例子以及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的父亲更倾向于哪种观点,这些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立场出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是学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