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影响语言学习最直接的因素,语言环境有两个功能:“首先,语言环境是语言资源的来源,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并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其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反馈信息的场所。”[7] (p2)在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下,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到及时的巩固,反之则会遗忘。为此我们又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城区学生的家长有76%能很流利的说汉语并且听得懂汉语,而乡镇学生的家长42%家长会说汉语,有的只会讲一些常用语。因此学生的语言环境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学生还处于一年级到三年级启蒙学习的阶段,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机。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中,几个汉族学生基本是住在门卫家里,剩余维族学生都是走读,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对于汉语字词本身就把握不够,在与老师沟通上也比较困难。体育课上,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分组,还必须通过汉语理解比较好的学生转述成维语给其他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哈拉塔勒属于维族乡镇,基本交流语言都是维语,学生的课后生活基本就是在这样不利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在学校学生很少用汉语与老师、同学交谈,有些夹杂汉语的同时,汉语说得也不流利。在哈拉塔勒镇中心小学,85%的学生与父母交流用维语,学生的父母对于学生汉语教育也比较少,学生在入学以后很难跟汉语老师交流,甚至因为长期受维语影响无法与别的民族交流,导致汉语水平差。如果说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汉语学习有所要求和培养,在生活中实际的运用,去锻炼孩子,那比在老师课堂教育更有效果,就比如普通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生活中,面对的都是用汉语交流的人,那么听得多了,说的多了,汉语的理解和使用也就更加好了。这也说明了维族学生学习汉语只在课堂进行,而在平时用的比较少,学到的更少,导致汉语停滞不前。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不当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上,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也只是为了上学上课,实际也是家庭和社会引导下被动的学习,无意识的学习,没有目标。在学校的学习,也只是在大社会环境影响下,汉族人少维族人多,交流用的最多的也就是母语,导致学习汉语机会少,课下也得不到巩固和反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中有些学生的学习只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下被迫的学习,当我们问及上学是为了什么?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只是父母把自己送到学校呆着,有的甚至只是因为家里父母忙没空管孩子才将孩子送入学校,很少一部分家长是想孩子通过受教育来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所以学生学习动机连最起码的需求和期待都没有,那么动机只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不当的学习动机,导致的是学习的随意性。对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社会是最为和谐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脱离这种环境学习,汉语学习只会停滞不前。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因为我们的父母讲汉语,我们与父母沟通用汉语,我们通过学习汉语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实现我们人生理想。所以双语教育下学生学习困难,最大原因就是没有好的课下语言环境,学生动机和态度不积极,课后得不到练习和巩固,课外的发现和创造也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