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起,滕刚开始从事广告策划的行业,他将创作微型小说的技巧运用在策划商业活动中,正如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需要精妙的构思,广告策划也离不开绝佳的创意。滕刚曾说过:“一个优秀的策划其实就是一部典型的微型小说。我把我的策划称为星新一式策划——整个过程充满了悬念,紧紧抓住对象的眼球,谁也不知道结尾,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震撼。”[1](p68) 对于滕刚来说每策划一个活动就是创作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成为滕刚取之不尽的源泉,各种奇思妙想的元素被运用到商业策划中,他成功的将微型小说创作与广告策划合二为一。大多数时候为完成一个新的策划方案,滕刚要去做市场调查,也正因如此,滕刚熟悉今天的市场,熟知人们在想什么,那些潜隐于人们体内的欲望和内心深处的痛楚都逃不过滕刚的法眼。这也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排队——异乡人系列》中作者将社会上的从众心理放大了出来:人们狂奔着去排队,却都不知道为什么排队,只觉得跟着大伙一定不会错,由此衍生出花钱买插队、买躺椅,没日没夜的疯狂排队却没有人知道目的。游历各种商业场合,出席形形色色的饭局,频繁进出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使滕刚熟知社会、人心的丑恶面。如《加钟》所提到的异乡人为开诊所请领导吃饭,领导要求吃饭洗澡一切从简,到洗桑拿的时候开始假惺惺的推辞,后来却一再的加时,搞得异乡人不堪重负只好报警结束。再如《投宿》中对各种服务场所“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的披露。他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事物中发现走向虚构世界的入口。在“异乡人”系列中,滕刚所选取的出发点往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事物,例如《过马路》里的斑马线、《报警》里面各种电动车的报警器、《秀》里面的农民工跳楼、《严禁》里面的标语······这些都可以做为滕刚创作的起点被放大,让读者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陌生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滕刚自己也说过“常年的职业策划人的生活,使我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我游走于都市之间,在我的商业策划活动中,我不仅仅进行着市场的调查,我也时时体悟着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我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悖论性的东西,充满了连我们自己也许都未曾想到过的种种精神之痛,它们无所不在,但我们仿佛是习以为常。文献综述”[1](p141)
从商的这段时间滕刚的文学创作几乎是停滞的,但这一充满创造的工作经历却没有让滕刚的创作思想枯竭,直到父亲患病,为照顾父亲滕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三年后父亲离世,他重新投入了写作。正是因工作耽误而未按计划完成的“个人履历表”系列的创作让他感悟到策划工作的形式与自己微型小说创作的关联,正如一个完整的策划是由一个个环节构成的,一部完整的微型小说集也可以是一个由一篇篇小说作为“环节”构成的整体。它们是整体中的片段,反映着整体的一个个侧面,但其中的每个环节又是独立而完整的,可以单独成章。滕刚之后的创作充满着浓厚的策划味道,他先后以策划的方式创作了“异乡人”系列、“往事与词牌”系列、“张三”系列、“惊艳”系列等微型小说。06年开始他来到北京进行图书策划工作,这个有着独特气质的作家以其敏锐的感觉游刃有余地回旋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连他自己都说:“我已经分辨不清我是在策划还是在写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