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迟子建,因其浓重的乡土情怀与女性视角中的温情叙事特色备受关注。她的小说以东北大地为文学坐标,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展现农村的原始自然之美,刻画他们的真善美,展现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世界。本文将通过对迟子建小说的研读与探讨挖掘她小说中蕴藏的救赎意识,从她的温情叙事与柔性批判中解读她在作品中浇灌的“善之花”,从绚丽多姿的东北大地中感受她的理性自然观。72983
毕业论文关键词:迟子建 救赎意识 人文关怀 生态环境
Abstract:Chi Zijian, because of its strong local feelings of warmth and female perspective on Narrative Features concern。 Her novels northeast earth as the main site in its northeast is a black and white pen ink landscape painting, but also carries a living body warm hearted people of snow。 US She often ordinary people act as protagonist, showing the rural nature of the original, they portray sublime primitive nature, showing a better world "Utopia" type。 This article by Chi Zijian 's study and explore mining Redemption consciousness hidden in her novels, her interpretation of watering in the works "good flower" from her warmth and flexible narrative critique, from the author's depiction of nature feel her rational view of nature。
Key words: Chi Zijian;consciousness of redemption; humanistic care;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一、迟子建小说研究综述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在如今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发展之下她却未被揽入其中任何一类,她的文字如溪流般清澈温润,总是温情脉脉理性节制,不着一点急躁与狂放,彰显着传统儒家、道家思想与人文关怀以及特有的女性情怀。她将写作视角触及到社会底层,这也使得她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自其开始创作到现在已发表了多部作品,每一部都能引起文坛的关注,如《额尔古济纳河》、《伪满洲国》、《雾月牛栏》等。其作品中饱含的温情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内心,而她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浓浓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世界生态的关怀更是令人钦佩。
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作,迟子建的作品获得了多项肯定以及荣誉,研究者们对她的作品进行了不断的深入开拓与完善,通过在中国知网等网站上的检索查询笔者发现对迟子建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以下个方面:叙事视角的研究,文学审美研究和生态观研究。
(一)叙事视角研究
以叙事视角方面来讲,主要是女性视角与儿童视角两方面。迟子建说过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童年时期的事物,那些与她一同生活成长的“大雪、炉火、雪爬犁、木刻楞房屋”等等都是她日后创作的源泉,也是她热爱上写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迟子建将儿时的游戏与幻想注入到作品之中,以儿童这种“边缘人”的视角来关注这个社会,无论是面对大自然亦或是面对人类都假以孩童之心来展现她本人的观点,使其具有孩童色彩,如其早期的作品《重温草莓》与《树下》等。迟子建在某次访谈中说过“其实不用张扬身份,女作家写作时,其天然的气质,会现出裙钗的影子。”而女性视角则是迟子建从自我本体出发以个人的价值观来创造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的世界。在她的作品中虽然都是带着部分悲剧色彩的小人物,然而悲剧在这里并非是重点,对生活不绝的希望,对来自命运恶意玩笑的宽容,才是她作品中更为重要的一面。论文网
(二)文学审美研究
从迟子建小说中语言文字蕴含着的诗意之美、故事的悲剧色彩、小说整体呈现出的意境美来研究其小说是对其文学审美方面的探讨。苏童在谈到迟子建的创作时说过迟子建小说的品质是不能简单囊括的,并且在其创作中有强烈的以至不能使任何人忽视的某种信仰,这种信仰既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表现,借之构造出一个善与美的世界。在对自扰环境的以及动物的描写都被避免了简单的白描换之饱满的感情色彩把握事物的特征,赋予所有的事物灵性特质。当作者面对当下生活中的不安与磨难时,她并不是选择在揭示人类的伤疤之后落荒而逃而是以希望长远的眼光来关注这一切,试图从赤裸残酷的现实中寻找心灵栖息的家园。尽管迟子建小说的总体气质是温情与美好,但是她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总是坎坷不幸,这就给她的小说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康德认为人即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但理性是人的本质”[1](p43),然而总有非正义感性战胜理性时刻,但救赎永远发生在事故之后,故事永远发生在救赎之前,只有迟到的救赎,没有先来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