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桓温为自己的儿子向王文度求亲,希望能娶王蓝田的女儿,王蓝田知道后,大怒拒绝,而最终,“后桓女遂嫁文度儿”,两相对比,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在士庶婚姻中,多是士族子娶寒门女,而没有士族女嫁寒门子的。
而士族子弟娶寒门女的例子却不在少数,寒门的女子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还是能够嫁入世家的,如
《世说新语·贤媛》载:“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浚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1] (650)
从文中“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状貌非常”可以看出,李络秀是个非常优秀的寒门女子,而周浚娶李络秀却是为妾,如果抛开门第的差异,可以说李络秀嫁给周浚为妾是非常大的牺牲,而李络秀为了提高李家的地位,也最终欣然同意。
这样的士族子娶寒门女的例子不在少数,但一般来说,寒门女嫁入士族中后,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在《世说新语》中还有其它的事例如
《世说新语·尤悔》载:“王浑后妻,琅琊颜氏女。王时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曰:“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为之拜,谓为“颜妾”。颜氏耻之,以其门贵,终不敢离。”[1] (963)
虽然寒门女能与士族子弟通婚,但是总得来说寒门女是不被士族所看好的,李络秀相较颜氏女来说相对好点,“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而颜氏却是被“谓为‘颜妾’。”
这样的情况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庶族力量的加强,得到了逐渐地改善,而士庶婚姻也越来越多,逐渐趋于常态。
三、士庶婚姻由特例渐趋常态
通过两晋南朝士庶婚姻表的统计可以看出,在西晋时期士庶婚姻有17例,而在东晋时期时期仅有4例,到了南朝时期又有14例,士庶婚姻的多寡,大致是随着门阀制度的兴衰而变化的,总得趋势是由特例渐趋常态。
根据毛汉光先生的统计,在西晋时期,士族在统治阶级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6。25%,[3]此时士族的地位还没完全稳固,而庶族凭着自己本身的努力也能够进入统治阶级,士庶界限还没有完全分明,在这样的条件下,士庶婚姻仍然没有被严格禁止,如《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中搜起胜者,且择取四人,任犹在其中。”[1] (583)《世说新语·赏誉》载:“雅有三瑕:刘粹字纯瑕,宏字终瑕,漠字冲瑕……并是王安丰女婿。”[1] (756)任育长、刘粹、刘宏和刘漠分别是王安丰挑选的4个女婿,都不是出身士族。他关注的是个人的德才、相貌和风度而不是对方的出身门第的高低,士族还没有完全将门第作为婚姻的唯一标准。文献综述
士族门第婚姻逐渐成为主流,士庶婚姻虽然受到一定的禁止,但还是有一些特例发生。如表一的王湛娶郝普女,《世说新语·贤媛》载:“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 [1] (752)
王湛年轻时在士族中没有愿意与他通婚的,他父亲王昶“以其痴”,认为在士族中一定没有人愿意和他通婚,就同意了他的请求,答应了他与郝普女的婚事。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汝南之所以能够娶得“郝普女”,是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他痴呆,没人肯和他成亲,无奈之下才同意了王汝南的要求,他和一个庶族的女子结婚。同时从后来王汝南的话,可以看出其实王汝南并不痴,娶得妻子也是王家母亲们的典范,可以见得,这个女子也是非常出众的。在种种原由下,王汝南最终和庶族女子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