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诗,一、除了平淡的风格外,也还有豪放的诗风;二、渊明有的诗则是明显含着刚劲、豪放的蕴味的。前一点已被大家所接受,后者则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不论是平淡还是豪放,都能出之自然。(参见《朱熹文学思想述论》第二部第五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版。)文献综述
对杜诗之重视和推崇来看,朱子并不因为个人的审美趣味,而影响对多元化的丰富的文学的审美评价。甚至对自然从胸中流出之奇丽英伟更加向往。
朱子认为李白学习鲍照诗很成功。“如‘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尾缩如蝟,角弓不可张’,分明说出边塞之状,语又俊健。”
朱子对韩愈的认识是深刻而全面的,在《韩文考异》中,或肯定韩子“文气笔力之盛,关键纪律之严”,或赞美韩诗“冲口而出,自然奇伟”,或论以“高古”,“深于骚者”,“文体特为横逸”;或从艺术上进行分析:“反复曲折,说尽事理”。“词气抑扬顿挫”,“语意连接,文势开合”,等等,都充分显示出朱熹对韩文的高度认识。
在具体的比较中可以了解到朱子对欧公文字之平稳而曲折是赞成欣赏的,而其文字缺乏东坡文字的“雄健”、空灵、有力也自在言外。欧苏也同样是互相不能代替的大家。
朱子批评文学的多层次性、多方向性、多角度性。他是尽量求客观、求真实、求全面。但无论如何,批评家的批评总是带有主观的审美价值倾向性的。
从朱子对南丰文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分析来看,比较其他各大家,一个突出的方面是赞扬曾文“平正好”,条理谨严,文字确实,简洁精炼;文风质朴,这些都是近理的结果,因而具有国初的“气脉浑厚”,意思气象,深厚久长。为此直接赞语特多。他这方面的优点是其他各大家所难以比美的。
在朱子眼光中,南丰文之价值实不逊色于诸大家,至少在其独特的地方,有与其地位平等的价值。这是朱子独特的审美观念的评价体系所作出的自然结论。事实上这种审美评价也是有启发意义的。是否为大家所接受,由于时代之不同、传统之变异,也不必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审美本来就是充满了个性差异的。但朱子的看法应该是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心理的审美趋向的。
朱子认为三苏文虽然雄健灵动、英伟可观,又有“不帖帖”意,却是意思“不正当”,“以此知人不可看此等文字,固宜以欧曾文字为正。”在思想内容上,朱子是历来偏向欧曾之“正”的。
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一、朱子认为老苏文风雄健、雄浑,有“不帖帖”的英伟之气。
二、朱子认为老苏文章自史中《战国策》得之,所以皆自小处起议论。欧公是欣赏的。
三、朱子认为老苏文虽高,但议论乖角,不合“道”,所以影响天下后世文风“日趋于巧”。
四、东坡早年受老苏议论影响很大。来;自]优Y尔E论L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对东坡文风的评价是“明快”,又说“坡文雄健有余”,可见朱子对坡公文风之评价综合起来是:明快、雄健、透彻等。
(参见《朱熹文学思想述论》第二部第六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版。)
在朱子的潜意识当中,东坡文之价值达到了他所推崇的“古人”。他说:后人专做文字,亦做得衰,不似古人。前辈云:‘言众人之所未尝,任大臣之所不敢!多少气魄!
朱子是多么欣赏精神和气魄啊!从先秦战国之文字奇伟,到韩文公之规模阔大、豪气逼人,他都是赞扬备至的。而苏氏之文不正是特具精神和气魄吗?说他文章“明快”也好,“雄健”也好,“山摧石裂”也好,不都是有精神和气魄的表现吗?他赞扬东坡文晚年仍“健”而不衰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说朱子在内心深处对东坡诗文是很神往的!其评价之高也是少有的,决不亚于对韩欧曾的评价。实质上,苏轼的文学在有宋一代独树一帜,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成就的全面发展及其个性之独特,也只有黑格尔说的“这一个”。对此,朱熹感受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