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年代的乡土文学与80年代的寻根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时空里两颗璀璨的明星,两者作为乡土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五四乡土小说与寻根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20年代的乡土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寻根文学是五四乡土文学的延续。两者都有着其本身的发展,在对待传统文学的态度以及处理乡情与理性的这对矛盾冲突上两者同中有异,本文将揭示这两种文学的的兴起缘由背景以及其异同之处。82658

毕业论文关键词:五四乡土文学;寻根文学;兴起缘由;传统文化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20 Local Literature and 80 's Root-seeking Literature

Abstract: The Local Literature in the 1920s and the Root-seeking Literature in the 1980s are two bright stars in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space。 Both of them exist as Local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t part of Chinese literature。 Rural novels in “May 4th Times” and root-seeking novel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literature to some extent。 The Local Literature in the 1920s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whole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Root-seeking Literature is the extension of rural literature in “May 4th Times”。Both Local Literature and Root-seeking Literature ha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posses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titudes toward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s well as handling the conflict of nostalgia and rationality。 This paper discloses the reas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two types of literatures’ rising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 Words: Five-four local literature ; Root-seeking Literature ; The reason of the literature’s rising; Traditional culture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1

前言2

一、五四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兴起2

二、理性与乡情的碰撞5

三、两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7

结语8

参考文献8

致谢10

20年代乡土文学与80年代寻根文学的比较研究

前言

五四乡土文学是20世纪初新文学的现实zhuyi流变现代文学的开山者,鲁迅先生《呐喊》《彷徨》以及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作为乡土文学的起始点,成为“第一个形成的新文学现实zhuyi流派”[1]对于整个中国的文学发展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寻根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一种批判继承与创新。80年代的寻根文学是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后出现的反映出当代文学转型的一种文学发展状况。五四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同时两者间也各有差异。论文网

一、五四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兴起

对于人类发展史来说,乡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是产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情感的认同之地。乡土涵盖了高度的社会与人文背景,无论是对于个人或者集体都有着高度的生活意义,甚至可称其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中华文明的历史长达五千多年,最先在《列子·天瑞》里就有与乡土有关的记载:“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乡土文化的作用在中华文化的构成中是不言而喻的。乡土文学则是这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是指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下一批现代作家通过回忆重组来描写故土农村生活。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这本书的序里首先出现了“乡土文学”的概念,提出人是鲁迅。他在1935年按照一些青年作家的创作特点把他们三十年代发表的一些作品归类为乡土文学小说。他说“赛先艾的作品里写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只要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从北京这个角度来说说,那么就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并不是如勃兰兑斯所说的‘侨民文学’那样。”[2] 随后沈雁冰在《关于乡土文学》中提出乡土文学不仅仅需要具有“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还需要有社会的内容,茅盾对“乡土文学”的定义的观点更多地体现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zhuyi创作的观念。两种观点都不足以完全概括,但都证实了的是乡土文学出现的背景原因是多重的。

上一篇:《檀香刑》孙媚娘的女性形象研究
下一篇:《聊斋志异》中人的变形现象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清末民初的广东媒妁与社会变迁

晏殊与晏几道二晏词风之异同

1917-1937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平民教育

北魏平城墓志与邙山墓志...

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