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纪录片相当于国家的相册。我国记录片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电视栏目化阶段,而打起头阵的纪录片栏目有着这样的相似性:选题贴近社会与个体,基本告别解说词纪录片阶段。它们曾繁荣过一段时间,高关注高收视率,各级电视台都在效仿,此类节目遍地开花。然而,不久之后它们便衰败了下去,电视节目呈现多元化、娱乐化的特征论文网。而纪录片频道化的趋势也没有恢复纪录片曾有过的盛景。当人的视角随着时代变迁从国家转移到个体时,纪录片也同样将镜头对准了人本身。对人的关照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需要在历史长河里为普通的个体做下注脚。但这些纪录片是否真的表现了被拍摄者自身的意志?在制作者立场与价值观各异、体制做出规范、意识形态隐于幕后的状况下,此类纪录片中,人的发声是否真的代表了他们的心声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最新纪录片栏目和节目的梳理,此文将延伸已有相关研究,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试图呈现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民生”纪录片栏目现状分析。文中使用的“底层”概念梳理、话语分析、同独立纪录片的选题类比、泛纪录片的分析等等都将完善与立体“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形象。对于此类栏目的关注其实就是对“社会民生”领域的关注,是对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的尊重。
1。2 文献综述
1。3 创新点
1。更新相关研究。通过对最新纪录片栏目和节目的梳理,此文将延伸已有相关研究,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试图呈现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民生”纪录片栏目现状分析。
2。对于本文使用的一些语汇概念进行了梳理。在对“底层”概念的划分上,除了使用常用的阶层标准,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作为参考依据,还添加了“自我意识”的参考标准。
3。更多的横向对比。文中同独立纪录片的选题类比、泛纪录片的分析等等都将完善与立体“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形象。
4。本文选取最新的案例作为解读对象,使研究更具当下性。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最快速地了解过去曾有过的研究,获得相关理论知识。
本文将从“底层影像叙事”与“话语分析”两个角度作为切入口,对选取的纪录片案例做解读。这其中涉及了阶层划分理论、福柯话语理论体系、叙事视角分析等理论研究。
1。4。2 案例分析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典型形象获得典型特点,并且真实有效。
本文选取了《纪录片编辑室》于4月28日、29日,5月2日分期播出的三期《最后的棒棒》电视剪辑版,作为解读对象。该对象选取具有高度相关性、时新度、典型性,其结果可以作为范本。
1。4。3 类比研究
文中,在选题上同独立纪录片做出类比,在分析发展瓶颈时对泛纪录片的现状做出分析。
2 “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发展概述
我国纪录片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改变,从概念到定义、从技法到理念、从制作到发行90年代出现的纪录片栏目化就是其中之一,行至21世纪的纪录片频道化,已是一幅全新景象。
2。1 纪录片栏目发展过程回溯
1993年,上海电视台开播《纪录片编辑室》,中央电视台在《东方卫视》中推出了《生活空间》,以此为标志,拉开了自制纪录片栏目的序幕。而在此之前,已有部分依靠收集各地纪录片进行汇播的栏目,如《祖国各地》、《地方台50分钟》等,为进入真正的纪录片栏目做出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