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炉外精炼技术发展
我国的炉外精炼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主要靠国外进口的精炼设备应用于特殊钢的精炼环节,包括:冶炼轴承钢时在出钢过程转给你利用高碱度合成渣对钢水进行脱硫处理;用VD和DH真空处理装置进行电工硅钢的精炼处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我国特钢企业和机械、军工行业在钢水精炼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真空精炼设备,如武钢集团的RH真空处理设备和KR设备、北京重型机械厂的ASEA-SKF,抚顺特钢的VOD-VAD设备等。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消化吸收并试制了一批国产的真空处理设备,钢水的吹氩精炼技术首先投入生产应用。80年代,钢包吹氩技术、RH真空精炼、CAS-OB精炼、LF钢包精炼炉等设备及相关技术得到了初步发展。这期间宝钢从日本引进了现代化的大型RH设备和KTS喷粉装置,实现了RH-KTB的生产应用,这对于优化钢铁生产过程和生产高质量钢材起到了重要作用。844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的连铸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钢水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炉外精炼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设备数量增加,精炼处理量也持续上升,呈现出系统化、规范化、优质化的趋势。
2国外精炼技术发展
1933年,法国人佩兰(R。Perrin)使用高碱度渣对钢水进行“渣洗”操作,实现了脱硫的目的,这也是现代炉外精炼技术的雏形。论文网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功率的蒸汽喷射泵技术的突破,德国发明了钢包内钢水提升脱气法(DH)及循环脱气法(RH),使得转炉钢水能够大批量的进行真空处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维顿钢铁公司开发出VOD炉用于生产超低碳钢。这种精炼炉采用真空吹氧脱碳法,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通过氧枪向钢液面吹氧,通过透气原件向钢包底部吹入氩气从而快去降低碳含量。
1965年海莱弗斯钢厂建成一座ASEA-SKF钢包炉,利用电磁功能对钢液实施加热、搅拌及真空脱气等操作。同一时期,美国芬克兄弟公司成功研发出真空电弧加热脱气精炼炉(VAD炉),该设备集真空脱气功能、吹氩搅拌和加热功能于一身,并且电磁加热搅拌效果极佳,但是造价及运行费用较高。
1971年,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开发出LF工艺,该工艺采用了对钢水几乎没有污染的电弧升温、钢液的造白渣深度脱硫、钢水的喂丝钙处理净化钢液的方法,对提高钢水质量具有的优越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同时该工艺也成为了转炉钢水炉外精炼的不二选择。
从1970年开始,钢铁企业都以DH和RH精炼技术为主,随着连铸技术的广泛推广,“炼钢—炉外精炼—连铸”的工艺过程得到了发展,成为当前炼钢厂的标准配置。
综合考虑国内外钢铁产业和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过程,炉外精炼对于提高刚才质量、扩大钢材品种、推动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炉外精炼技术愈发多样,计算机智能控制也开始应用于炉外精炼过程,使精炼过程的控制操作更加精确。为了更加快速地脱硫、脱氧、脱氮,使钢水成分和温度适应连铸工艺,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迅速生产,就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炉外精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