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教育理论界由“减负”问题催生出大量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于作业的“质”与“量”又多了许多研究,实践类作业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作业类型,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纵观这些研究,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对于小学生实践类作业的研究多为经验性描述,属于定性研究,缺乏实践证明和理论深度。89123
国内对于实践类作业的研究大多数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实践类作业中的家长参与(家长代劳)等问题上。减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实践类作业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一条学生自己走向生活的道路。目前实践类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在贺佳颖2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优化研究》中指出的主要有:一作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二作业布置的随意化、形式化;三作业过程没有获得充分支持与配合;四作业落实没有想成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
关于实践类设计方面的研究,在陈美兰3的《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探析》中发现,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应遵从主体参与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和能力倾向原则。主体参与原则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性活动进入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评价的全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系统优化原则是原来系统科学(系统论)的术语。运用到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就是要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标、作业形式、作业数量和难度、作论文网
1贺佳颖。《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优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8月
2同1
3陈美兰。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
业要求和作业评价等影响其设计质量的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贯通、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求师生在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时全盘考虑,统筹兼顾。能力倾向原则,又叫性向(aptitude),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以及一个人活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如何,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关于实践类作业家长参与或家长代劳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期刊中,主要观点有:一,家长不能明确实践类作业的重要性;二,家长观念尚未转变,不能允许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不完美或者被教师批评;三,家长与教师没有良性互动,使实践类作业的真正目的不能得以实现;四,有些实践类作业不仅是学生的负担,也会是家长的负担。如,在曹灿辉1的《“家长作业”光有叫停还不够》中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小学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改变一些教师用繁多的“家长作业”来确保教学质量的观念。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降低家长对孩子成才的焦虑,构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健康、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常育晶2的《家长代劳实践类假期作业,仅仅是因为太难吗?》中,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假期作业“高难”,且有60%以上的家长表示自己曾帮助甚至代劳孩子写实践类假期作业,这与家长的心态和老师对于作业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再如,厚春3的《小学生家长,今天你做作业了吗》中指出:家长代劳作业,是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布置作业,不仅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