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陈丽烟等人为了研究了两种母材之间的接触压力和表面粗糙度对钎焊接头质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工艺规范以提高钎焊质量。借助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采用片状无镉三明治银铜钎料对YG13硬质合金和20CrMo低合金钢进行钎焊,为了研究钎焊界面之间的粗糙度对钎料流动性的影响,将低合金铸钢的表面和硬质合金表面分别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呈现不同的状态。研究发现,界面粗糙度对于钎焊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喷砂处理后的焊接质量优于砂纸打磨处理后的焊接质量,银钎料厚度随界面接触压力增大而减小。在0。1 MPa、0。3 MPa和0。5 MPa三种接触压力作用下,以0。1 MPa接触压力钎悍的试样的焊着率最高[27]。
石康道、张伟等人采用显微结构法,选取不同的感应电流,高频焊接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对硬质合金进行钎焊实验。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对钎焊接头形貌进行分析。通过观察钎焊接头的形成条件,研究了硬质合金和钢的中温连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感应电流为450~600 A时,钎料能够湿润并在硬质合金上铺展, 最终形成组织均匀的钎缝,实现中温连接。同时通过钎料中Ag原子和Cu原子向硬质合金的扩散形成均匀的组织,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钎焊过程的热应力随着钎焊温度的降低以及铜缓冲层的加入出现大幅度降低,同时在接头和母材上均没有发现热裂纹[28]。
W。-B。Lee和B。-D。Kwon等人利用双层铜合金和非晶态镍合金作为填充金属,采用真空钎焊工艺,且焊后采用油冷的方式对硬质合金WC-Co和碳钢进行钎焊。研究了结合时间对硬质合金WC-Co与碳钢真空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面:8wt%Co的WC硬质合金经过0。6ks结合时间后,接头的最大剪切强度是310MPa。在结合区附近没有形成裂缝和孔洞等缺陷。这一结果意味着双层插入金属和油冷可以使结合区附近的残余应力在钎焊后减至最低。接头的抗剪强度随结合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抗剪强度随结合时间增加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界面的形状、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结合区附近的WC颗粒粗化等[29]。
杨天恩、杨力等人为了探讨钎焊温度、加热速率和冷却方式对剪切强度、硬度、磁性饱和和超细硬质合金矫顽力的影响,超细硬质合金根据传统粉末冶金过程加工而成,然后采用超声波频率感应钎焊工艺,对不锈钢与银基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观察钎焊后的微观结构,利用钴磁仪磁性试验其磁性。结果表明,由于银基夹心复合用作填料合金,钎焊后在硬质合金没有出现微裂纹。在熔化的金属银层,硬质合金周围还有很多的碳。不同的钎焊温度、升温速率和冷却方式将导致不同抗剪强度、 硬度、 磁饱和度和矫顽力。这种现象是与钎料润湿性和流动性、钎焊压力、碳的氧化、钴的同素异形转型等因素相关。当钎焊温度为730℃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340MPa,超细硬质合金硬度保持在1879HRC。碳含量随钎焊温度增大而增大,且随的加热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更重要的是,最低的磁饱和度达到理论值81。8%,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发现η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