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有关医患冲突的研究文献数量从2006年起增加了很多,在八年间(2006年至2013年)论文发表率增加了416%。从论文来源来看,医疗卫生机构的作者占据总数据的一半以上,政法学院及司法机构位居第二,媒体和政府也比较关注医闹问题并做一定的研究,而社会科学院等社会学研究生发文15篇,仅占总数的2%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的论文数量很少,以医务社会工作为切入点的相关文献研究大部分都关注医患矛盾以及医患冲突的成因和对策,相关对策的提出在解决医患关系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方向引导作用,但也缺少了一些实际可操作性。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是探讨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其中他提到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来自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论文撰写者或多或少会带着一部分的“利己”去看待和分析不良医患关系和医患冲突,从而其提出的对策也缺乏中立性。87957
李娜(2014)等人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到,在与医患冲突相关的研究文献的主题内容中,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占总数一半左右,法律建设和医闹原因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而防范对策是比较少的。在已提出的应对措施方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重视第三方机制介入是多数人认同的方案。在研究内容中李娜 等人指出,关于不良医患关系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目标和方向等方面要做一定的调整。宏观对策和整体方案在因对医闹问题时能够起到指引作用,协助把握大方向,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能够高效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可行度高、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对策,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指导下做缓解医患关系的对策研究。论文网
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式医患关系”逐渐加深了医患之间的消极沟通,助长了“医闹”这样的潜在危害。在国外医疗卫生系统中只有医患冲突(patient-doctorconflict)、医疗事故(Medical Malpractice)以及医疗纠纷(medical tangle)等情况,而不存在医闹这样的职业化、目的性强的劣性时间,甚至没有一个官方权威的英文单词能够准确地翻译解释“医闹”这个词语。不少类似于英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发展社会工作方面已经做的比较完善了,在医疗行业领域的社会工作发展也很成熟。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国外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侧重于医疗行业的人文关怀,例如专业社工参与临终关怀工作、更新医疗社会工作方法等。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和解决医患关系问题方面,一般都是由第三方介入进行的,例如警方和律师等。在中国特有的“医闹”问题中,“中国式恶性医患关系”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何谓“医患冲突”?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代表人杜尔科姆的学生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统一性的假设,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协调的冲突 。医患双方作为社会功能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医方和患方要相互配合、协调才可以有效得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当双方的沟通联系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就会有冲突发生。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在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都会采用收益最大而损失最小的方式,当医患之间处于发生争执但暂未升级到医闹的阶段时,通过法律或第三方介入的手段是最为合理的,但是只有极少数人采取这种方式。在国内,例如请律师团队等法律服务购买的费用很高,加之中国自古“耻讼”的传统,使人民在遇到纠纷时不愿意走法律程序。医患冲突的影响范围广而且影响力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相关责任人员的高度重视,故而患方将与医方自行协商视为解决纠纷的首选方案。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医患冲突的社会学定义是:患方为了解决医患双方由于合作失调而引发的矛盾以及能够及时得到自身利益采取消极暴力的威胁方式导致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