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一文中,吕志红提出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就是教室中物理环境。而所谓的“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内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功能区的划分方式与布置方式,以及学生座位的安排。这其中大部分物品的摆放位置和某些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上是被规定好的,因此只有功能区的布置和座位的安排是相对自由的。而功能区域的布置,往往是小范围装饰性的区别,因此座位安排在课堂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课堂活动的内容和类型需要改变座位安排的方式来适应。相对于国内规规整整的秧田式座位,美国的中小学更注重学习气氛的营造,上课不限坐姿,座位可以经常移动成马蹄形或圆形等以适应上课内容。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内划分好的功能区,实现最优教育资源分配。87964
李亚利在《中美小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中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教学组织形式。他发现两国的教学形式不同是两国选择不同座位编排特点的最大原因。在二战之后,社会急需知识分子来支持国家的社会发展,因此那时的美国学校为了大批量教授国民知识,多数采用了大班化授课制。但是由于这种人数较多的班级授课制不利于教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分组教学制,每个班级内的人数也相应减少。此后班级授课、分组辅导与个人独立学习,这三种模式成为并行教学模式,结合了班级授课的效率与班内个别教学的质量,两者形成良好的互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座位编排方式也能灵活地随课堂组织形式变化。而我国沿用至今的课堂教学组织行式自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起,就一直启用班级授课制。在班级授课制引导下的教室座位编排通常属于秧田制,不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展。论文网
2国内外相关研究反思
经过对比、综合国内外在教学公平话题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已远远领先实际考察研究,尤其在我国的研究中,教学公平的实践研究少之又少。结合笔者在小学试教时发现的问题和课后与在职教师的交流,以及洪柳和尚金鹏概括出的“座位的不公平”观点,提出座位编排视角下的教学公平的现状调查。从座位编排这个小切入口着手,窥当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平的重视程度和落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