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在欧美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但国际上关于休闲农业的具体定义,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但其本质都是相似的。Inskeep(1991)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将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等提法不加区别,相互替代,还将对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称之为Villagetourism。Oppermann(1996)认为休闲农业包括除了农业旅游之外的其他旅游活动,并将郊野旅游和户外旅游从休闲农业分离出来。87982
Embacher(2004)在研究奥地利旅游目的地的农业旅游的策略时,对它的投资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培训策略、组织实施等分别进行了阐述。Rickard(2002)研究柬埔寨的乡村旅游的时候指出了在开发乡村旅游时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并认为发展农业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长期投资的技术支持。
根据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休闲农业”此词最早在台湾地区使用,台湾行政院农委会在2000年所颁布施行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明确给出了休闲农业定义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以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林鱼牧生产、农家生活及农村文化,提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段兆麟(2004)指出休闲农业是台湾地区常用词,大陆将其称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郭焕成(2008)等强调,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田园景观、自然环境、农业经营、农业生产、农业设施、农家生活和农耕文化等各种旅游资源,通过科学地规划以及开发设计,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观光、健身和娱乐等多项需求的新型旅游经营形态。国内学界对休闲农业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对休闲农业的定位与研究只从农业和旅游业两个方面展开,体现了休闲农业发展与农业和旅游业息息相关。
大陆休闲农业的实践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刘军萍(2001)将大陆地区的观光农业分为了萌芽兴起阶段,观光发展阶段和休闲扩展阶段。张冬平(2009)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水平,将休闲农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
以前,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型农业;第二阶段为1990年以后至本世纪初,发展为以采摘和
观光相结合的体验型农业;第三阶段为21世纪以来,拓展为集休闲、观光、采摘、娱乐、体验、健康、度假、学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农业。
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许多,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但许多研究都局限在休闲农业的概念,特征类型,发展现状、营销等理论方面的知识,研究的内容也趋于相似。休闲农业研究成果的呈现相比较现实的实践发展相对落后,针对我国休闲农场发展实际可供参考的个案也相对较少。台湾休闲农业研究与发展起步较早,本文从台湾两家具有特色的休闲农场出发,借鉴农场的创新性因素,为大陆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三、案例与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列举台湾两个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的阿尼吉休闲农场与鹑园休闲农场,总结他们的创新性因素,前者是具有原住民特色的休闲农场,地理位置优越,后者是以动物饲养与餐饮为名的休闲农场,同时又结合当地推出了不同的定制线路,吸引消费者。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CNKI、维普等数据库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有关的学术成果,为论文提供写作依据。再以实地调查法及深度访谈法进行探究,透过与业者的深度访谈以及实地观察,在深度访谈中,可了解个案农场业主经营农场的缘由和理念,农场的现有资源、经营方式与现况(餐饮、民宿等)、在人力资源上的分配、农场活动设计的特色与优势,农村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者来源、行销方式与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总结出农场在创新性上所做成效及约束条件,以及农场的过去历史、发展现况及未来展望,将于访谈结束后依据根据访谈记录及录音内容誊写逐字稿,并根据字稿内容与实地观察结果,通过二手资料收集,再对大陆的农场发展现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