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发展:国外对大学生的厌学或逃课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定量的研究,国外学者默顿运用动机理论提出高校学生隐性逃课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是学生的正当目标无法用正当手段实现的一种合理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3]。然而,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在其1958 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大学生到课率低,学生会把逃课归因于老师所讲不能满足自己需要,专业知识枯燥乏,老师讲课不好没有吸引力等[4]。海德的归因理论为莫顿的大学生逃课动机理论提供了支持。43451

S Christensen、S E.Gump和M Crede则从大学生逃课的其他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主要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方面来研究大学生逃课的原因。S Christensen等分析了影响进入大学学习的因素,如习惯、大学费用以及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S E.Gump对300个大学生的研究展示了学生逃课与最后期末考试得分成绩高度相关[5]。M Crede等对大学课堂到课率与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等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学生到课率与学习成绩与学生特征相关*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6]。 

国内研究发展:我国对大学生逃课的研究很多,但从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各个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逃课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从年级和性别对大学生逃课进行研究如“郑新夷、管晶晶的对大学生心理行为控制点的研究中知,男性学生逃课比率高于女性学生逃课比率(62.5%>40.1),高年级学生逃课比率高于低年级学生逃课比率(34.0%<60.0%<65.0%<90.9%)[7]。也有学者从学习动机方面对大学生逃课进行研究:幺晓辉和李辉山则都从学习动机方面对大学生逃课进行了研究。幺晓辉为了分析逃课群体与非逃课群体学习动机的差异,将大学生学习动机划分为七个维度 [8]。李辉山提出了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而进行逃课,大学生在升学目标实现后没有新的动力,论文网只想混文凭,出现学习动力缺乏症,导致很多学生逃课[9]。杜志丽的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也对李辉山的观点提供了支持。然而大多数学者是从大学生逃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胡杰丽认为影响大学生逃课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靳晶晶从河南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学生逃课原因复杂多样,有环境因素也有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10]。

上一篇:自我和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ZnO薄膜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学生日常参与网球运动的需求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角色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大学生民意表达国内外研究现综述

大学机动车停车需求及解决方案研究现状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