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也被称为网络时代,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 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消费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薛红燕和纪峰为认为“大学生群体的网购呈现出独特性,在购买产品类别、参照 群体的影响力等方面有区别于其他消费群体。”[1]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和广泛性,使其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具体表 现在主要以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为研究背景,相关论文发表数量的 增加。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将研究内容与观点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消费行为是网络消费的基本活动,因此必然在网络消费研究中占 主要地位。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自 1998 年至 2016 年间以“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为主题的文献共计 567 篇,包括期刊文章 303 篇,硕士论文 244 篇,74686
可见国内学者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1)在网络消费来源 方面,沈洁指出:大学生资金来源多数为父母供给,另外学校勤工检学项目和校 外零工也为一部分学生提供生活来源,所以可供自由支配的消费金额非常有限。
(2)在网络消费动机方面,沈洁将大学生网络消费动机概括为首要动机是追求 方便快捷,其次是网络商品物美价廉以及多样化。高芳放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 动机调查研究显示,有 31%的大学生是出于“便捷”的考虑;有 24。6%是因为商 品的“廉价”;有 22。5%是因为获得的商品质量更好;有 15。2%在于“展现个性”。
[2](3)网络消费特征方面研究比较多,涉及方面也比较广。综合张峰林,杨春
荣,帅青红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主要为网络消费地点比较集 中;个性消费的回归;消费主动性增强;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购物乐趣的追求 并存;网络消费需求的超前性和可诱导性。[3](4)网络消费心理方面,安晓在论文网
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具有个性化,方便,优质,廉价,虚拟,自我消费和自我表 现七大网络购物心理。[4]赵小剑认为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就是消费心理的实质, 大学生消费心理具有理性和不成熟的双重特点。[5](5)网络消费类型方面,张 红明、李庆梅的研究中,从营销领域将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类型分为五种,即学习 提升型、自我表达型、娱乐休闲型、交易创业型、沟通交流型。[6]马新建则将大 学生网络消费分为学习型消费,娱乐型消费,实用型消费以及由上网所衍生出来 的其他消费。[7]
第二,关于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向。朱晓 春认为,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是影响网络消费的的两大类因素。其中,个人因素 即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个性、认知、动机、态度等;环境因素即个体之外的其他 外部因素,包括文化环境、社会阶层、家庭、参考群体、其他个体等。[8]刘玲则 利用大学生感知变量(商品因素、安全因素、条件因素、服务因素),情感态度 变量(满意度和信任度)以及行为变量三方面来建立模型,[9]来研究影响大学生 网络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
第三,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朱春晓指出:网络 消费导致大学生行为表现不同,价值观出现多元化;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生 活方式数字化。杨林芳在 2012 年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进行调研,指出网络购 物存在支付风险、个人信息泄漏、货物不能安全到达,商品质量不能保证等各种 安全问题。[10]邢燕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重娱乐性轻生活性、盲目、 攀比、不理性消费的问题。[11]综合概括,目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问题主要体现于 几个方面,即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成瘾、非理性化消费以及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