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营绩效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不难发现,国外许多学者大多将财务比率包含到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之内,20 世纪 70 年代,泊森和莱西格[1]对跨国公司 1979 年经营状况进行研究,其调查问卷涵盖的指标是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收益率等。二十世纪末,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概念,确立了以顾客、企业经营、创新和学习能力及财务效益为内容,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体系。得益于国外研究的基础,国内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依然有所成就。臧卫国[2](2004)提出基于因子分析的可观赋权法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董红杰[3](2005)分析比较了平衡计分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做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保证公司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史晓燕 [4](2006)在分析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层次综合评价方法。付强[5](2008)从循环经济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统计和调查的方法选取指标,合理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高盼[6](2010)从优势与不足两个角度对多种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论认为DEA 方法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徐金泉[7](2010)创新性的对股东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绩效评价的动因,从利益相关者多边治理视角探讨利益相关者多边治理绩效评价模式和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提出一个新颖的绩效评价方法。秦江波[8](2011)在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模糊层次分析等绩效评价方法基础之上,结合现阶段应用广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小企业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使其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绩效做出合理的评估。82915
2 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另外有关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最早是由Berle和Means在1932年研究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开始的,随后 Jensen 和 Meckling(1976)、Mock,Demsetz 和 Lehn(1985)、Morck, Shieifer 和 Vishny(1988)、Mcconnel 和 Servaes(1990)、Hemalin 和 Weishach(1991)先后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比例等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Fama和French[9](1992)等研究了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LiptonLorsch[10] (1992)等研究了董事会规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网。 Sougiannis[11](199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Thomsen 和 Pedersen[12](2000)选取345 家欧洲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行业、资本结构及国家效应等差异变量,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相关关系。Lins [13](2000)对22个新兴经济体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股权较为集中,而且大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越大,公司的价值也越大。Bergstrom[14] (2000)研究了1987-1993年间瑞典企业的政府投资补贴,发现政府补贴在当年对企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但第二年之后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Johnson 和Mitton[15](2003)实证研究了马来西亚政府在经济危机期间为其关联企业提供政府补贴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这些企业32%的价值增长源于政治联系。Chernykh[16](2005)对俄罗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国家作为终极控制股东拥有控制权比例为 12。5%至 37。5%时,对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还指出俄罗斯具有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在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开始深入的研究。胡洁、胡颖[17](2006)的研究结果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王芳[18](2010)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实际情况,通过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三个方面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徐莉萍、辛宇、陈工孟[19](2006)也有类似的结论。雷岩,廖慧芳[20](2011)以我国25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指出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李盈,孙二伟[21](2011)则没有讨论股权因素,而是研究了债务融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改善效应,指出应优化负债结构。梁剑、丁杰、周俊[22]从宏观角度出发,专注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方面的经济增长会提高我国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每股收益,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