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方法论文网
文献法: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搜索引擎等渠道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将其整理。
观察法:以局外人的角度对中学音乐课堂的观察并客观记录过程,反映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
1。4 研究现状综述
笔者通过知网和翻阅相关专业书籍,对音乐新体系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国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类是对新体系进行概念上的解读和阐述。如中央音乐学院学者高健进在2013年、2014先后在核心期刊《人民音乐》发表了两篇对音乐教育新体系概念阐述的文章。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文中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只有体验到音乐中的情感,才能进一步去理解音乐的本质。
一类是新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与探究的。作为新体系的试点,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教师沈阳在《中学音乐课情感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论证了“情感教育引入中学音乐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音乐课堂“互动”的重要性,需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谈论,一起感受一起成长,才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另一类比较研究。如音乐教育新体系下各地教材比较研究或是将2011年与2001年颁布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在该类论文中,笔者从横向了解到近十年我国音乐教育的新方向。感受与审美体验是新体系音乐的重点。
最后一类论文是介绍日本、美国、香港等地音乐教育现状。在该类论文中,笔者在纵向角度了解到我国音乐教育仍处于发展状态中,与先进国家地区还存在一定距离,这也是未来作为即将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范生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2 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概念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被颁布。在新课标指引下,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在引进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新体系充分吸收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在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具体国情而产生。它更好的体现了中国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
新体系注重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中心。这是新体系与原先体系中“新”字的一个体现之处。
新课标中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更是突显了新体系以人为本。将音乐与人文结合,帮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表演者、创作者参与者和传播者的思想、情感,对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精神会有更加形象化、更鲜明甚至身临其境的感受。
新课标中对于课程目标有了一个非常清晰且具有层次的划分——即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来展开说明。新体系的三维目标,旨在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堂氛围中,通过探究、发现一步一步领略到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在层次鲜明的课程学习中,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表现能力。不仅能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感受美的心灵,更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继续去探索这门课程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