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中期,西方音乐在台湾的流行乐坛具有很深的影响力。1975年,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演唱了由余光中怀乡诗词谱写的歌曲,深受青年同志的欢迎与喜爱,而后由于他对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被推崇为“现代民歌之父”。1976年12月3日,著名的“淡江事件”之后,台湾的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开启了一个校园歌曲的新时代。[1]
 在1974年至1980年间,台湾的校园民谣运动走向巅峰,这一时期的校园民谣佳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叶佳修的《乡间小路》,侯德健的《龙的传人》,以及罗大佑的《童年》。而后由于传播人群与时代背景的影响,台湾的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
(二)兴盛
八十年代中期,台湾的校园歌曲传入大陆,校园民谣在传入大陆后,逐渐成了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大陆校园民谣兴盛最直接的影响是来自于台湾的校园民谣。然而真正定义校园民谣名字的是1994年4月大地唱片公司发行的《校园民谣I》唱片。这盒唱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也一直传唱至今,如高晓松与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们将大陆民谣的校园性诠释的淋漓尽致。而后大地音乐公司相继发行《校园民谣II》、《校园民谣III》,“校园民谣”成为了社会各界各大媒体的热门语言,校园民谣的艺术风格开始根植于中国流行音乐广袤的土壤中,根植于那些喜爱它的人们的心中。那一时期的神州大地,流行音乐缤纷璀璨,在欧美音乐与大陆原创音乐的双重影响下,校园民谣的独特风格日臻成熟,那些如今依然为学子们熟知的经典歌曲,如《青春》、《故事里的书》等,它们共同将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
(三)延续
二十一世纪,由于大众审美的变化与传播人群的影响,仅仅在校园领域里生根发芽的校园民谣开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曾经的那一批“追逐梦想的人们”,他们也已经老去,渐渐慢下了“追忆逝去青春”的脚步。在新时代新追求的网络文化校园,真正纯粹的校园民谣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在这个校园民谣“青黄不接”的年代,“水木年华”的出现成功挽救了疲软的校园民谣,一首《一生有你》唱遍祖国各大高校,让人们成功找回了渐行渐远的校园民谣曾带给人们的感动。早期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人物许巍的代表作品《旅行》、《每一刻都是全新的》、《蓝莲花》等都有浓郁的校园民谣风格。[2]
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中,校园民谣并不能符合当代人们的听觉需要,离开校园之后的人们则更欣赏旋律优美、具有流行性的音乐。再加上它的商业价值也远远不如其他种类的流行乐,最后便逐渐淡出人们的欣赏层,不再像以往那样受人关注。
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并不能直接扼杀曾经清纯美丽、明媚忧伤的校园民谣。网络歌曲《丁香花》的一夜蹿红,说明了绚丽冷漠的现代社会仍旧需要那些纯真美好的记忆,那些曾经感动过人们的情感永远让我们难以释怀。《丁香花》无论是在曲式曲风还是歌词情感表达上都体现出了最原始的校园民谣风格,那就是清新美丽、真挚感伤情绪的传播,只是拥有了新时代的传播工具网络而已。
如今,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极具商业性,于是校园音乐在电脑制作技术的普及下越来越趋向于乐队化和电子化。金属、英伦风、说唱以及电脑编曲都成为校园音乐的新时尚,以至于在校园民谣的制作中更像是电子乐占了主体地位,“校园音乐”的土壤似乎更开放更广袤了,但也更随波逐流了。二十一世纪的校园音乐没有了围墙,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3]
上一篇:浅论太康道情戏的表演特征
下一篇:浅谈“紧张情绪”在音乐表演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音乐课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苏北睢宁大鼓的地方传承与保护

《菊花台》的中国风艺术特征

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

大陆校园民谣的音乐特征及其现状分析

浅析许巍对中国摇滚乐的影响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