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六月---船歌》的创作背景
1875年冬天,圣彼得堡的知名文艺月刊《小说家》的主编M·贝纳德计划刊登十二首内容与俄罗斯每个月的节令相关的诗歌,钢琴曲配上诗歌会变得更加富有意境,这个想法在他脑中闪现。当时的柴科夫斯基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如果由他来配乐,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贝纳德决定向他邀约[ ]。柴科夫斯基也很愉快的答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初步完成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创作,但在六月和十一月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灵感没有出现。不过,考虑到六月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天蓝水绿,花香宜人,于是他决定用《船歌》作为六月的乐曲,以《六月---船歌》来命名。那段时期,柴科夫斯基的心情愉快,眼望着俄罗斯醉人的美景,联想到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动人的旋律油然而生。后来这首曲子成为《四季》套曲中最脍炙人口的钢琴小曲之一。文献综述
3.1 《六月---船歌》独特的音乐风格
意大利的威尼斯被誉为“水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威尼斯的交通工具主要以小船或舟为主。当时由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曲,旋律美妙、歌唱朴实动人,逐渐被人知晓,人们直接称为“船歌”。“船歌”通常采用较缓慢的中等速度或拍子均匀的节奏类型,一般多采用6/8拍节奏,营造出轻舟荡漾的姿态与意境。在柴科夫斯基之前,也有许多优秀的声乐或者器乐“船歌”作品。例如:“钢琴诗人”肖邦的《#F大调船歌》、“音乐巨匠”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等。那么在《六月---船歌》的写作上,柴科夫斯基在吸收传统船歌体裁的基础上又突破了传统体裁限制,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定义了船歌的概念。(1)在节拍方面,柴科夫斯基没有选用传统船歌的6/8拍,而采用了4/4拍和3/4的混合拍子,这是与俄罗斯特有的小船以及划桨节奏相吻合的;(2)在曲式结构方面,《威尼斯船歌》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六月---船歌》曲式规模更大,复三部曲式里面包含曲式、材料、动机更多、更丰富;(3)在调式调性方面,《威尼斯船歌》的调性相对变化较少,《六月---船歌》的调式、调性变化多端,在属调式与平行大小调之间游离,也体现出他娴熟的技艺;(4)在和声方面,柴科夫斯基加入了属、减七和弦的运用,这与肖邦《#F大调船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在中部最后结尾处,一连串转位的减七和弦的琶音,展现了和声色彩的功能;(5)在织体方面,《威尼斯船歌》以分解和弦为主,相对单一,《六月---船歌》右手的旋律部分有加入了和弦、三度或六度的音程,左手不仅有柱式和弦转、分解和弦、八度音程,还加入了复调的处理,织体类型多样,音响效果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