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微球缓释给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既可以人工调节和控制药品的释放速度,实现长效治疗,又可以将药物保护在在体内,不受生物体内酶和其它物质的影响而失活,减少了给药次数和给药量,降低机体对药物的刺激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有研究显示,用乳液挥发法制备所得的微球形态为完整的球形,大小相对均匀,通过改变部分制备条件,包括溶液浓度、搅拌速度以及搅拌时间,所载药物的包封率可达到68%以上[9]。
动物实验表明,经过相关处理的微球能促进小鼠OCT-1成骨细胞在机体内的附着、增殖,提高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生物活性。当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被包埋到PLGA微球后,微球对其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10]。Borselli等将人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包埋到PLGA微球中,再将其置入骨胶原支架中,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VEGF的释放量可以被调控至每毫克的微球每天释放0。6ng,释放可连续保持数周。体内外的实验均证明,这种加载生长因子的支架有效地激活了内皮细胞和血管化的进程[11]。微球与生物细胞或其它组织工程载体的复合为微球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有研究证明,将硫酸博莱霉素加载到多孔的PLGA微球支架后,与一种热可逆的凝胶复合,通过人工控制微球的尺寸大小和孔隙率,硫酸博莱霉素的释放可长达一周,有望用于治疗鳞状细胞癌[12]。Limor等应用Alginate-PLL cell包埋体系同时包埋活细胞和载消炎药的PLGA 微球,来提高该包埋体系在机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当同时包埋抗炎药物缓释布洛芬(Ibuprofen)和活细胞时发现,此法对于提高该共包埋体系的生物相容性作用显著,在为期两周的释放期内,细胞一直保持活力[13]。论文网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蛋白药物模型,制备PLGA微球,并将包BSA的PLGA微球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和壳聚糖支架的形态,测量药物在各种不同的支架上的释放过程。结果显示,由于壳聚糖支架为多孔结构,当预冻温度达到-70℃时,该支架的孔隙率为78。6%±1。5%,吸水率为85。1%±6。2%,PLGA微球能够均匀地包覆在壳聚糖支架上。如果仅使用壳聚糖支架,则BSA在24h内累积释放百分比达90%以上,而将BSA包埋至PLGA微球后再置入壳聚糖支架中,药物释放速度可以明显减缓,168h的累积释放百分比仅为33。5%。此外,改变壳聚糖溶液的浓度和PLGA微球的型号,可以更有效直观的调控药物在支架上的释放[14]。
宋等采用乳化-凝胶法制得窄粒径的海藻酸钙微球,将微球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通过盐溶液的作用改变微球中自由羧酸根的含量。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测量表征微球中钙、钠离子的含量以及化学基团的变化,该实验证明:经过盐溶液处理,海藻酸钙微球内钠离子可以置换出钙离子,海藻酸中的羧酸根变为自由态,这表明,盐溶液处理后微球较为容易吸附正电荷,则微球对带正电的小分子阿霉素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其中浓度为1。8%的氯化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可使微球的载药量达到1310μg/mg,10倍高于未经处理的微球[15]。
以上实验均证明了,载体微球缓释给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1。5 骨组织工程
骨,是一种结缔组织,由特定的细胞和蛋白纤维混合在胶状基质中构成。人体的骨组织是没有再生能力的,骨组织的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当骨受伤时,骨膜的内层细胞分裂增殖,填充伤口,形成肉芽组织,由此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软骨内骨化变为松质骨,进一步得到密质骨,这样的一个过程和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相似。骨组织在人体的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分解重建,重塑骨骼的形状使之匀称。因此,人们常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骨折、骨损伤等问题很容易自主愈合。然而,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的骨龄较大,骨修复能力降低,并且某些骨组织问题并不能靠骨质再生来修复,目前临床上处理骨损伤修复的方法有限,主要是本体和异体骨移植,在数量和价格上有很大的限制,大部分患者无法负担这类治疗且其疗效并不理想,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是解决这一医疗难题的新思路所在[16]。骨组织工程研的基本方法是:取少量人体组织,在体外培养增殖,达到足够数量后载入三维空间结构的支架中,再将细胞和支架的复合物植入人体内,随着细胞的继续增殖,相互附着,形成所需组织和器官,这种修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排异反应的出现,效率高。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需要的条件是:合适有效的支架、功能正常且足量的种子细胞以及调控细胞特征的生长因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