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2-12-07 22:24来源:毕业论文
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相关的研究,因为研究的方向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

1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的内涵

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相关的研究,因为研究的方向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内涵的界定也基本上不太一样。站在知识转化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有学者提出知识共享的开展过程是个人与组织之间,默会知识与明晰知识之间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个人主动性及团队内的交互作用十分依赖,包括了外化、内化、组合化和社会化等共享的模式[1]。Senge(1997)持有的观点是知识共享是组织学习的过程,组织内员工之间、团队之间的相互开展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就可以称之为知识共享,在开展过程之中,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组织要采取措施来推进有关的学习的持续进行,知识被认为是“有效行动的能力”[2]。在Hendrik(1999)看来,知识共享的过程就可以认为是沟通的过程,知识是与其他资产不同的资产,传送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接受者如果想要获得他人向他共享的知识,一定会需要拥有原来的知识去学会知识。知识分享涉及到了两类成员:拥有知识的人和需求知识的人,知识共享涉及知识的拥有人员外化自己的知识及知识的需求人员内化知识两项不同的过程[3]。Eriksson以及Dickson(2000)站在知识创造的独特视角,提出认知与行为两个不同的因素组成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共享的差异是由于过程中存在差异所导致的,在对于现存知识进行分享的同时也伴随着创造新知识的行为的产生[4]。关于知识共享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有关看法,应力及钱省三(2001)认为知识交易是形成知识共享的基础[5]。在我看来,知识共享是不同的个体或组织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分享知识资源的行为,是知识向他人扩散的方式。86538

熊皮特的观点是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如果有新的组合出现,并且新的组合没有连续的出现,就能够产生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他认为是创新的最早的概念。

    Shepard(1967)认为,在经复杂的学习之后,干出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事情,对于组织而言就是创新。

    一般来说,创新行为可以分为个体创新和组织创新。

    立足于个体创新过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Kanter、Scott和Bruce(1988)认为三部分构成了个体的创新:1。确立问题及产生构想或解决方式:2。寻求对其构想的支持。3根据产生创新的标准或模式,大量使用,完成创新构想[6]。

2。2知识共享的基本方式以及创新的类型

关于知识共享的基础方法,在Hansen等人看来,可以依据个人知识不同的交流方式,将组织知识的共享进行分类:编码化以及个人化。组织利用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沟通管道,使个人知识可以成为较为显性的知识表现方法就是编码化方法,比方说工作流程,或者使用数据库方式进行表达。个人化方法指的是让没有掌握某种知识的人和掌握该知识的人产生互相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是知识的共享的主要途径[8]。

对于工业企业员工来说,创新有很多类型,如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创新、产品工艺创新,这些可以统称为产品创新。这里的产品是广义上的产品,还包括服务。此外,创新的类型还包括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几种创新类型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的。所有这些创新的类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实现企业目标、解决企业问题的创新工具。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创新。伊诺斯(1962)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对于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若干种行为一起作用的结果。傅家骥等学者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以发掘潜在的效能来作为目标,对生产和技术进行重新组织来导致生产经营能够更先进,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及建立企业新的组织,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的综合过程[7]。 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073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