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对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真正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杨中芳(1997)对中国消费者研究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柳奕莹(2002)利用市场调研数据对消费者行为中个性,态度对品牌选择的营销进行了重点的研究,考察消费者个性,态度与品牌选择的相关性问题。
何文广从理论角度对影响了我国消费者寿险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保险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经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万晴瑶认为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对保险消费需求走着很明显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和小型化、养育子女的成本上升等因素,会导致我国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增加。修金玲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投保决策的主要是认知行为因素。她认为客户风险纪念直接关系到其对保险产品的选择,并研究了风险纪念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倡导保险公司对消费者经行正确的保险营销。刘茂山认为正确的保险消费观,是以风险为转移为先,以购买经济保障为本,以互助共济为己任,以最大诚信为最高准则,以保险作为生存必须品,以可持续消费为目标的保险消费理念体系。保险保障形式是整个体系中最普遍、最经常、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防灾救灾形式,它和社会保障共同处于整个防灾救灾体系的基础地位。刘永刚认为面对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呈现出不理性的特征。他认为消费者在保险消费行为中往往会否认风险的存在、易得性偏差、与银行产品的无意识比较、注重收益而忽视风险保障、混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本质功能、盲目投保等问题。
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直销制。随着我国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外资保险公司也纷纷进入我国,保险营销工作越来越要求广泛地与目标客户进行直接接触,因此我国引入了外资公司常用的营销渠道,即利用中介人的间接营销渠道。
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消费已经人们消费的一种普遍的形式。互联网保险顺应时代因此产生,这是一种基于消费者行为而研究制定的新型险种。互联网也成为了一种间接的营销渠道,它不仅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拓宽了市场,增进了保险商品的销售,而且也成为保险企业降低保险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保险业也相应的看到消费行为和互联网之间,所开拓的保险业的又一个领域,并对互联网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国外相似,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研究也始于保险网络营销。张瑞刚的《互联网保险的博弈分析》,袁振坤的《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王悦《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对策分析》,这些文章都指出了当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网络安全漏洞,网上交易的法律空白和纠纷,以及互联网保险理赔的执行上的困难等。季玥辰在《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互联网保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
参考文献目录
外国文献:
[1] KarlH.Borch. The Three Market for Private Insurance [J].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eurance.20(July 1981).7-31
[2] John J.Burnett and Bruce A.Palmer.Examining Life Insurance Ownership through Demographic and Psychographic Characteristics[J].The Journal of Rish and Insurance.(9.1984)Vol.51.No.3.pp.453-467
[3] Perin D M.Eeonomic Point of view and insurance of the donors[J].TransPlantation Proeeedings.2003.(35):972-973 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