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探讨造成人物形成的悲剧性根源,已经是很多人关注的领域,但是,进一步关注非主要人物在全文中的重要意义是非常特殊的,这一类人年纪比主要人物大,社会阅历更多,平时不善言辞,不受人关注,但是在其他人物,大多是主角面对困难,陷入绝境,苦苦挣扎之际,他会抛出橄榄枝,告诉你人生的真谛,指引你走出泥潭,最后潇洒的离开,不求回报。这些人类似于一个不起眼的图标,你不经意间点击进入后,发现处于一个与原文平行的世界,让人惊讶感叹,画家的作品中也不乏一个看客似人物,处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但是目光却投射于理想社会,在两个交叉又平行的社会中不断穿梭。他们自身的经历大多是痛苦的残忍的,令人怜悯的,不堪回首的,在经历一番人事沧桑后获得领悟渴望解脱,但是却无法重现开始,只能希望在和主人公的交流中使其引以为戒。同样的,这群人在经历不平后,内心深处包含着对人生在世的无奈,对命运本身的嘲讽和生命自然轮回的幡然醒悟以及将希望寄托明天的想法和尝试在皈依信仰的过程中洗涤自我的灵魂。这样具有鲜明特殊的人物形象,在今后的创作中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四、存在问题:
目前在进行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现涉及这一方面的著作较少,没有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托,同时,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关于主要人物的研究很多,但是却与本文的探讨领域不相符,工作量较大,并且研究这样的人物形象时,力图通过多个人物形象寻求共性特征,发现差异较明显,希望获得其他人的指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萧红.萧红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927.
[2]萧红.萧红散文名篇.萧红年谱.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3]端木蕻良.纪念萧红,向致敬.广州日报.1957..
[4]迈•凯梅•普林格尔.儿童的需要.春秋出版社.1989:154-155.
[5]葛浩文.萧红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巴金.家.巴金作品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7]徐开垒.巴金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8]巴金.巴金作品精选.家庭的环境.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9]李可意.张佩纶家族.天津档案与历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