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创作素材。然而,由于流传过程中文本的散佚、后续作品的编撰等原因,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众多学者对《搜神记》的不遗余力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4336
二十世纪至今,大陆关于《搜神记》研究的论文约有60多篇。从研究的阶段特征来看,以79年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79年之前论文仅6篇,且以外国对《搜神记》的研究为主。就大陆言之,虽然数量稀少,但仍有力作,重在对《搜神记》外围的考察:如孙伟新《干宝著述考》,着力于对干宝著述的勾陈;范宁《关于<搜神记>》,祥考了《搜神记》八卷本和二十卷本的真伪;葛兆光《干宝事迹材料稽录》,迈出了探迹干宝生平经历的第一步。79年后,《搜神记》研究开始升温,二十多年时间,出现的论文是79年之前的9倍还多。更为突出的是,《搜神记》研究出现多方位、多层面开拓挖掘的新趋向。所讨论的方面,在对作者和版本旧话重提的基础上,结合新寻检论文网、整理出的史料,对一些疑点、难点作了进一步的探求考论;并且关于《搜神记》的研究重点转向对其文本进行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学、民俗学、叙事学、比教学等角度对文本的注绎解读。多维观照和纵深透视相结合,使《搜神记》研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学界对《搜神记》的研究中较为全面的以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最为典型。他对《搜神记》的作者生平、成书过程、流传、版本、成因、内容及艺术成就等均作了较为系统的基础研究,此后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多沿用其主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增益。在宗教、人鬼恋的研究上以孔祥玉、李赵东等学者的观点最为代表性。孔祥玉的《<搜神记>中的民众信仰与巫术思维》认为,在魏晋时期佛道、鬼神、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巫术思维交织在民众信仰中,对当时社会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赵东在《<搜神记>中的人鬼恋》一文中写道:“人鬼恋体现出魏晋人在特点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对生存的思索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其形象具有丰富的人神内涵和审美情趣。”
本论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全面、多角度、宏观地对《搜神记》中的神怪形象及其成因的研究上来。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着眼于《搜神记》中的所有神怪形象而不是单纯某一类神怪。在分类叙述书中出现的神怪形象的同时,对其出现的原因以及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赵东.《搜神记》中的人鬼恋[J].思想战线,2008,(S1):41.
[2]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12.
[3] 黄惠焜.神话就是巫话[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2):32-35.
[4] [晋]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446.
[5] 何美荣.略谈《搜神记》的人民性及艺术表现[J].益阳师专学报,1998,(3):1.
[6] 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82.
[7] 万丽华等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
[8]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43..
[9] 李剑国.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南开学报,1984,(5):7.
[10][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149.
[11]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26.
《搜神记》中的神怪形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