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企业产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4-06 10:20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产融结合这一经济现象关注较早,早在19世纪中期便展开了对产融结合机理以及内在规律等相关理论研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产融结合理论可以分为传统产融结合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产融结合这一经济现象关注较早,早在19世纪中期便展开了对产融结合机理以及内在规律等相关理论研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产融结合理论可以分为传统产融结合理论以及现代产融结合理论[3]。47549

对产融结合理论最早研究的是马克思,他指出产业资本的流通可分为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和销售,对应生产、商品、货币资本这三种资本形式。后来,随着商业信用的出现,把多余的资金从产业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并转而服务于产业资本。随后鲁道夫·希法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金融资本理论, 提出把银行资本,即利用此方法转换成产业资本的货币形式的资本,叫做金融资本。它是由所有者以货币资本、生息资本的形式投放出去,并最终大部分被转化为产业资本,并在生产过程中固定下来[4]。 列宁最终对金融资本理论做了系统总结,对其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等作了系统阐述,大大推进了该理论的研究进程。他认为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产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逐渐融合或长合,就是金融资本的历史和概念的内容[5]。

    现代产融结合理论围绕工商企业产融结合的原因展开主要研究论文网,主要有如下几个理论:

    企业多元化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著名学者首次提出,他认为若企业己经不存在采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以及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空间,就可以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6]。但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积极影响,无关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绩效最差;相关集约多元化绩效最好。 

信息不对称理论。英国学者柯林斯米迦勒在产融结合中首次运用此理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就会在金融机构内部产生,产融结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产融结合双方通过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使双方都能了解彼此真实信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银企关系制度理论。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等人指出,信贷关系只是构成企业和主银行间的众多关系之一,更重要的是公司监管和治理中主银行的作用,除了提供贷款之外,主银行还持有企业集团的股份,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机构的角度看,它还监控并干预企业发生的问题[7]。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产融结合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绝大多数基于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现实,扬弃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不断涌现出新的产融结合理论成果。 

国内研究

   相比国外学者对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该理论认知的起步相对较晚。近些年来随着不少央企产融结合案例的实施,关于产融结合的实证研究也有所发展。

 理论研究方面相对较早地对产融结合的产生、发展进行系统总结的是我国学者谢杭生,他认为产融结合是我国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可行选择。他指出“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是提高资本集中度的有效途径”[8]。后来随着产融结合研究的逐渐深入和细化, 以及产融结合实例日益增多,关于产融结合动因、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信中利总裁汪潮涌认为产融结合动因主要有二,一是金融资本可以很好地服务产业资本,如阿里巴巴、苏宁都意识到金融对其推动作用;二是一些闲余资金需通过投资金融机构实现保值增值,如史玉柱用实体行业的利润买银行股份,实现投资增值的目的[9]。学者张东晖(2015)对产融结合模式进行了系列研究,从适用性、优势、风险三个方面比较了参(控)股金融机构、组建财务公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混合模式四种模式的利弊。与此同时,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学者卢奇骏(2012)指出目前产融结合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导致不规范运作的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产融结合成效尚不显著;呈现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财务公司问题突出等[10]。 企业产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96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