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管理办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的演变。在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初始阶段一直是采用纯数学的计算方法来验证研究,20世纪90年代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2000年, DELL提出提炼其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结构,以便降低存货,节约现金,为企业带来利息收益以及再投资为股东创利的机会。2002年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发布的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报告指出了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2005年度调查报告又提出构建“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无伤痕链接的新思路。
上述国外研究的逐渐转变不仅扩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事业和研究内容,而且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的发展历程系统而鲜明的展示出来。论文网
2 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回顾
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毛付根(1995)指出: 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 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 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马广林(2005)在 “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中认为,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跨度大、层次多、环节多和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提出“要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在2007年提出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2009年,王竹泉、刘文静等通过对通威股份、七匹狼、青岛软控等多家典型企业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业务创新模式。2011年,王竹泉发表论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改向何处去”,提出在面对全球化挑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要做到以下转变:(1)确立以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为根本的目标导向;(2)树立以渠道管理为重心的管理理念;(3)实施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的延迟策略;(4)推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值效应。刘宁(2011)指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并且通过探讨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的管理比较薄弱、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等,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有必要趋向于创新一体化发展。
虽然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相比,我国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系统、详细的研究,以便对现实经济流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Oliver Sheld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 . London: 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 td.1924.
[2] Bowen, R Howar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 [M] .New York: Harpar.1953.
[3]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 禹海慧,曾鹃.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3): 174-178.
[5] 宋建波,盛春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8):99-104.
[6]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J]. 经济管理,2009(1):72-79. 企业社会责任营运资金管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4):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7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