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称谓语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比如,研究称谓语与文化的关系、探讨语境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对称谓语系统的分析以及女性称谓语的发展变化等多个方面。但是,当前对汉语称谓语错位现象方面的研究还没有,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首先采用对比法,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的相似点进行对比,列举了中英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相似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各种语言中,称谓语都有着重要作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缺位的现象,并且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另外,本文将采用归纳统计的研究方法,找出汉语称谓语中缺位与错位的现象,给这些语言现象归类,并探讨出现这些现象的的原因和规律。
一、汉语称谓语缺位、错位研究的意义
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有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社会风尚和各种社会制度。选择一个合适的称谓语是顺利实现交际目的的开端,若使用不当将会导致谈话无法进行甚至有可能失败。尤其是面称,一个贴切的面称可以为成功交际奠定理想的基调。因此,人们为达到交际的目的,在选择称谓语时非常小心。
称谓语研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西方,布朗文与吉尔曼建立了权势(power)与等同(solidary)语义对立模式,布朗和福特提出了美国英语称谓系统的三种模式。现代汉语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系统。从古代汉语称谓语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称谓语,产生了民族特色并具有时代的特征称。这些称谓语中有许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这些现象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因此,分析汉语称谓语中的特点可以揭示出汉语的重要内在系统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在称谓语使用中出现的各种困境和问题;可以指导语言实践,使汉语称谓语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同时也有利于词典的编纂等。
二、汉语称谓语及其缺位、错位的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当前,对称谓语的研究成果很多,如王祥林先生的《零称谓现象的辩析》,周悦娜的《本是同根生——浅析汉语称谓语与中国礼仪文化的密切关系》等。当今,对汉语称谓语缺环现象的研究也比较充分,如《汉语称谓语统称的缺环》,分别分析了男性称谓语统称的缺环和女性称谓语统称的缺环;还有《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方面分析称谓语的缺环。“缺环现象”这一概念最初由陈建民先生提出,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很快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郭熙先生从称谓语的缺位现象角度分析了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并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2]可以这样认为,称谓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时在需要使用称谓语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从而导致交际困境的出现。我们虽找到其他的词临时代替,但用来临时代替的词不是太合适,这是一种缺位,并不是称谓语系统上的缺少,因此称为“缺位”更合适。但是,当前对汉语称谓语错位现象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涉及,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三、称谓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相似点
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英汉两种语中的称谓有很多相似点,且前者对后者一定的影响。例如: 汉语称谓语的错位与缺位分析(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