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治疗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3-02
病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在国内发病率高,位居儿童腹泻病首位[1]。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论文网的消化道综合症。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耶尔森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具有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测呈黏液脓血便,镜检白细胞≥10/HP,并伴有少量红细胞及脓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其发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尤其在生活反常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易造成流行。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中药治疗,并联合胃肠道保护剂及益生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报告如下:
1治疗
1。1西医治疗:
1。1。1静脉治疗:应用抗生素针对病原治疗,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细菌性痢疾可考虑选用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等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年龄儿童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必要时可选用亚胺培南。针对志贺菌治疗可用磺胺类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等。另外对于夏秋季节的细菌侵袭性肠炎,当不能确定病原体时,可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联合思密达治疗1~5天,氟哌酸剂量为每天15mg/kg。许多药典和药物手册均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影响软骨组织发育的作用,故骨骼系统未完全发育的小儿慎用。通过回顾性调查,使用小于5天氟哌酸的患儿,因时间短暂,5~7年后未发现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表现[2]。且国内儿科专家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以及疗程,且使用前应将其潜在的危害对患儿的父母或监护人解释清楚,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
1。1。2灌肠治疗:灌肠治疗细菌性肠炎,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并且灌肠为无创操作,患儿易于接受。常见的灌肠药物为痢特灵加阿托品保留灌肠。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是在大肠或直肠,以乙状结肠受累最多见,是灌肠治疗的最佳部位。病变部位的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反应,局部应用可提高痢特灵在局部的杀菌力,起到抗炎。消肿。止血的作用,促进肠黏膜早日修复,还可避免口服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阿托品可减少肠黏液的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减轻里急后重及腹痛,减少大便次数。此法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值得应用[4]。
1。2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脐为先天之本,又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穴位。脐部表面角质层薄弱,且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药物敷脐后易于穿透皮肤,通过刺激脐部的神经,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各系统的功能[5]。细菌性肠炎在中医上属于痢疾范畴,其病位在肠,病机为湿热之邪滞于肠,治法以调和气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取中药之温补阳气。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燥湿健脾之功效,对于患儿腹痛。腹泻。呕吐等症均效果良好。取吴茱萸5g,苍术20g,丁香5g,白胡椒3g药物研成细末,取1-2,用水调成糊状,清洁脐部皮肤,纳入脐中,用敷贴固定,一天一次,晚间贴上,早上取出。另外可采取中药灌肠,在抗生素应用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其疗效显著,尤其能明显改善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6],且采用保留灌肠患儿易于接受,药液可直接到达病所,提高吸收率。另外,可以辅以针灸及推拿治疗,以提高疗效。
1。3辅助治疗
1。3。1补充锌元素: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患儿往往伴有体内锌含量的下降[7],锌缺乏会破坏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导致T辅助细胞和T抑制细胞比率下降等免疫损害,并影响体内各种酶活性;同时,锌元素还具有稳定细胞膜。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促进水钠吸收等作用。一般认为补充锌剂后,纠正及预防了人体锌的缺乏,从而激发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锌可以促进小肠黏膜细胞修复,改善刷状缘酶的活性,并通过调节免系统改善肠道局部因素及促进机体抵抗力治疗腹泻。
1。3。2补充叶酸:叶酸对细胞DNA合成起关键作用,它促进肠刷状缘损害的上皮细胞正常再生,对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恢复有作用,且副作用不明显[8]。
1。3。3胃肠道保护剂:蒙脱石散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能覆盖于肠道黏膜表面,对消化道内病毒及细菌有固定。抑制作用,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对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起辅助治疗。由于临床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性差,口服蒙脱石散的疗效往往欠佳。可采取蒙脱石散灌肠[9],此法操作简单,无痛苦,患儿及家长均易于接受。
1。3。4益生菌的应用:有研究表明[10],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若给患者补充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益生菌有以下优点:能改变肠道菌群比例。转化某些肠内物质,能增强肠屏障功能,补充益生菌不仅能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黏附和侵袭,使失调的菌群正常化,从而增强肠屏障功能;另外,益生菌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及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来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调节肠道黏膜的炎性反应研究发现,益生菌能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力并且能能降解肠道内包括食物在内的抗原性物质。益生菌在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炎的应用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护理
2。1患儿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空气新鲜病室内应安静。清洁并经常通风换气。
2。2消化道隔离:细菌性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物性传播,吃了被污染的食品,或饮了污染的饮料及牛奶就可能发病;水源污染,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手接触传播;还有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其带菌率达8-10百分号,与该病传播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执行隔离和各种消毒措施,以控制传染。患儿用过的食具,便具需消毒。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用5百分号漂白粉搅拌后加盖2小时后倒人粪池内。尿布。衬裤也应单独处理,用消毒溶液浸泡后再洗。房间要定期消毒,地面。墙壁家具等可用3百分号来苏儿或0。5百分号过氧乙酸擦试。喷洒。实行胃肠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11]。按时留取大便常规及培养,应取新鲜脓血及粘血多的部位,以提高培养阳性率。2。3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手触摸可疑污染物品后,一定要用肥皂流水将手洗干净。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呕吐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12],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以赶上其正常生长发育。若营养充足,幼儿的肠道可提早恢复功能,并提升抵抗力,缩短病程;相反地,若禁食过久或营养不足,会使小肠绒毛修复延缓,反造成慢性腹泻及营养不良。
2。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有无脱水。酸中毒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体温过高者先采取物理降温,高热者遵医嘱应用退热剂,另外要观察大便次数。量。颜色,并做好记录,腹泻频繁者观察有无低钾症状,低钾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示T波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血钾低于3。0mmol/L者必要时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5皮肤护理:保持患儿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洗净,防止红臀,可用5百分号鞣酸软膏或鱼肝油膏涂抹局部。为防止脱肛,每次排便坐盆时间不宜过长。慢性腹泻患儿因其全身营养情况差。抵抗力低下,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要经常翻身,保持床铺清洁,注意皮肤及口腔清洁卫生,防止褥疮及口腔炎的发生。
2。6用药观察: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痢特灵(呋喃唑酮)为具有较广抗菌谱的杀菌剂。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但个别患者服用后有过敏反应,一般多在服药半个月后才发作。表现为全身散发巨大的荨麻疹;皮肤出现大块的紫红肿胀的斑块。眼睑水肿。眼裂变细。头面部变形,看起来症状很可怕,也常易被误诊为肾炎。紫癜性红斑狼疮等。部分患者在皮疹发生后2~3天会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酸痛,特别是下肢,因疼痛无法活动,易被误诊为急性关节炎。另外,凡是对痢特灵过敏的患儿,终生不要再服用这类药物。告知微生态制剂。思密达。多种维生素。消化酶。口服补液盐等服用方法,告知家长微生态制剂应温水冲服,水温小于37℃,以免杀伤有关的活菌。思密达最好在空腹时服用(尤其是小婴儿)以免服用该药呕吐误吸入气道,每次至少用30~50ml温开水冲服有利于药物更好的覆盖肠黏膜。
2。7灌肠的护理:灌肠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清楚,取得合作。为使药液与溃疡面直接接触,灌肠前清洁灌肠或先排便。如有脱肛,可用消毒纱布涂以润滑油,用手轻揉局部助回纳。
3小结
细菌性肠炎作为消化科常见病,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应鼓励家长了解育儿知识,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做好家庭护理要掌握喂养原则,保持环境清洁,消除和减轻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是减少小儿细菌性肠炎发病的良策。爱心呵护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是医务工作者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努力。
浅谈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治疗及护理
浅谈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治疗及护理【3513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