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3)

时间:2024-08-26 21:45来源:96775
这一阶段,企业的成本水平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需求。 (3)财

这一阶段,企业的成本水平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需求。

(3)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时代,企业逐渐向大规模的、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发展,其复杂的管理层次以及组织,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03年,杜邦分析法的出现,即标志着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形成。税前利润、投资报酬率以及剩余收益等财务指标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把预算数当做衡量标准,以此决定企业管理者的奖惩。而在20世纪80年代里,学术界和各行业组织对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至此,以财务指标为主、以非财务指标为辅的业绩评价体系已初具雏形。美国的会计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投资报酬率、净收益、市场价值、每股盈余、剩余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经济收益等八项指标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3]。

这一阶段的评价标准基于原来的预算标准及历史标准,向地区均值标准与行业均值标准方向延伸,从而进行横向比较,但仍属于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

(4)综合性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建立在会计基础上的财务性指标,因其具有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故在对真实情况的反映上有所欠缺,并且财务性指标也无法完全表现出企业的管理层为经营管理而进行的所有活动;但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时常有一些重要的指标是无法量化的,这也就是非财务性指标和企业如何才能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的问题。

至此,财务性指标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信息时代里凸显出了许多的不足。于是,国内的学者们对外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财政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及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6月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这项规则涵盖8项基本指标、8项评议指标与16项修正指标,并第一次把部分非财务性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包括了对企业的发展能力的评价。其又于2002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原来的32项指标改为现在的28项指标[4]。修订后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公正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也更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尝试对业绩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将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相融合,对企业长期发展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平衡计分卡就是综合性业绩评价阶段里的代表性方法。

2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突破了原有的以单一指标评价企业业绩的方式,是综合了财务性指标以及非财务性指标的更加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基于财务性指标所固有的“滞后性”和“短视性”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即对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提出了许多质疑。学者们普遍认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是较财务性业绩评价体系而言的更优方案,但是基于非财务性指标所具有的“主观性”以及“难以衡量”的缺点,许多学者对综合业绩评价体系采用的必要性以及后果仍表示怀疑。这也促进了国内外各界对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的繁荣。

2.1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在工业化的时代里,财务控制系统在像杜邦、松下、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里得以发展,进而对资金和实物资本的高效配置进行促进和监督。在当时,类似于资本报酬率这样的综合的财务性指标,既能起到对公司内部资本物尽其用的引导作用,又能够对各经营分部使用资金和实物资本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的效率进行监督。但是,自信息时代于20世纪末兴起,信息时代就对市场中的企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对制造业的冲击甚至还要远远强过服务业,尤其是在通信、公共卫生、运输、公用事业及金融行业中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几十年间一直处于温和的非竞争环境里。他们虽既不能随意扩张,又不能自由定价,但作为弥补,政府监管部门也对他们进行了保护,促使他们免受更具有创新意识或者更加高效率的竞争者的威胁,同时,他们也承诺它们的价格水平完全可以弥补成本,并且获得充足的投资报酬。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近20年里,全世界的服务性公司在解除政府管制和私有化后,信息技术也为这些在工业时代里被保护的公司们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459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