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研究目的
“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福利院中的残障青少年因其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的行为模式。” 他们大都有着失去亲人或者遭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他们生活的环境大都无法满足其正常的亲情体验,进而使得很多甚至所有在这里成长的儿童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孤僻、不信任、害羞、攻击倾向、不合作、不礼貌、情绪控制差等人际交往障碍,这更加影响了其正常的社会化。因此,如果让这种胆怯、畏缩的心理意识紧紧跟随,他们不仅没法健康成长,就连人际交往也会出现困难。所以,帮助残障青少年改善消极意识、建立起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其良好的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通过搜集有关我国残障青少年有关的资料了解我国当下我国残障青少年尤其是福利院的残障青少年的生活现状及所存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境。
2. 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方法,整理并分析福利院残障青少年面临的困难的原因,并依托“我的生活我做主----残障青少年心灵导航小组项目”的运作,进一步观察并分析残障青少年的交往状况。
3. 通过分析社会工作对残障青少年的服务现状和小组方法的介入优势,提出对残障青少年应该加强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对策、建议及措施。
2 研究意义
近年来,学界关于残疾人和小组工作的研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在残疾人研究方面,围绕残疾人的身体康复、残疾人社会工作、影响残疾人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残疾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现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争鸣;在小组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近年来成果逐年递增。然而,研究应用小组工作方法来提升残疾人自信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尝试,这一研究必将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残疾人全面康复的探索,也有利于深化小组工作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恢复重建已有20多年,虽然在理论研究和本土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但是总体上说内地社会工作还不成气候,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小组工作研究还处于薄弱环节,实务研究更是难以适应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协助残疾青少年以及其他残疾人士全面康复的研究,将有益于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与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的拓展。
此外,在已有的关于各项研究中,小组社会工作主要都是用于改善普通儿童的社会关系,而以福利院儿童尤其是福利院的残障青少年研究却很少,加上在我国大陆一直倡导着社会工作实务的本土化,然而怎样本土小组社会工作在福利院残障青少年服务中的本土化,这就需要我们倍加重视。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福利院残障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建立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服务模式,寻找适合服务于福利院残障青少年的新道路,使得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具体将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从残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视角、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内容及介入模式等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并重点以上海第二社会福利院为背景范例,列举具体的案例来浅谈小组社会工作在残障青少年服务中的的运用,小组案例主要通过运用"小组动力"理论,旨在让组员在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学会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其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建立自信,提高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让每个组员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并实现正常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服务模式,以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实现残疾人的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