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5)

时间:2017-06-08 15:16来源:毕业论文
现在,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通过即百度搜索基础设施,百度找到的相关结果竟高达100,000,000个。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开展经济活


现在,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通过即百度搜索“基础设施”,百度找到的相关结果竟高达100,000,000个。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开展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条件,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平台。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欧美的专家最先对基础设施给予了广泛的重视,并将基础设施一词引入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之中进行讨论,他的概念的延伸不仅包括社会的基础设施,也蕴含经济基础设施。经济学家罗根纳•纳克斯对基础设施持有是政府的责任的观点,并着重指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创新,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应受政治变化因素的影响。
然而,前苏联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设施抱有怀疑的态度,并固执地认为这是为私人资本扩大利润创造条件,只是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到了优尔十年代,苏联尝到了苦果,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和薄弱,严重的制约了其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刻,前苏联才意识到研究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与实践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苏联开始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应该把基础设施(也作基础结构)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是指包括运输邮电、物资技术供应、修理服务和基础生产配套服务等的直接为基本生产过程服务的部门。而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是全国范围的文修、管理及公用事业。由此可见,他们的观点是,基础设施既是生产性服务,有包含社会性公用事业。
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研究,相较于国外,是相对薄弱的,时间也是零星分散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把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工程设施统称为“市政工程设施”。那时,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概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基础设施”这一概念才取代“市政工程设施”,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1年,钱家俊等人发表了《要重视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研究和改善》一问,开启了“基础结构”这一概念的先河,并把其定义为“是向社会上所有商业生产部门提供基础服务的那些部门,如运输、通信、动力、供水以及教育、研究、卫生等部门”。他们认为基础设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专指有形产出的部门,而广义则是“产出无形”的部门。而这一观点,恰恰和前苏联的一些专家学者把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有异曲同工之处。
综上所述,无论是我国的学者还是国外的先驱们,对基础设施的具体涵义与范围是有着差异的。因为学者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在的时代与生活环境,以自生出发,分别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和研究角度自行确定的。

2.1.2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建设的总称。
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单位于198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城市基础设施学术讨论会”,首次明确并定义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城市基础设施是指即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广义的基础设施分为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1)    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分类简图(如图2-1)


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    能源系统    电力    电力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5):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7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