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缺乏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作用的发挥 8
5 高淳“慢城”建设的对策 9
5。1 培育可持续健康生活的理念 9
5。2 优化地方风貌的生态空间 9
5。3 打造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10
5。4 放慢思维,推崇慢哲学理念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慢城”的概念与建设意义
1。1 “慢城”的定义
“慢城”是由“Slow Cities ”翻译而来,参考国外已建成的“慢城”实例以及各种国内外文献对“慢城”的描述,总结得出以下几条“慢城”含义[1]:首先,具有清新优美的环境,步行区和绿地交错分布;第二,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烹饪手艺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有机农业等;第三,部分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地当特色和个性;第四,居民生活节奏缓慢,休闲,能充分享受当地美食和热情好客的人文氛围;最后,地方政府重视环境保护,鼓励发展环保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和新科技,为居民谋取最大的幸福生活指标。总之,“慢城”是一种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模式: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区域文化、生态养生、可持续的经济和节奏悠闲舒适的社区生活。
1。2 “慢城”建设的意义
1999年欧洲国家意大利,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模式即“慢城(Slow City)”。至今,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地方,愈来愈多的城市加入了“慢城”协会,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2]。虽然在国内关于“慢城”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宜居城市理念的今天,西方“慢城”运动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概念的引入与对西方”慢城”运动的了解对于引导我国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还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引入“慢城”的概念,实施“慢城”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慢城运动”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蓬勃发展,可见,“慢城”是一个宜居城市的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城市,以及一个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文献综述
通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功“慢城”个案分析,不难发现在中国有发展“慢城”的可能性。首先,“慢”是最原始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如老北京人,老成都人,都体现了“慢”的哲学理念,与中国有着相近的文化的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和日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慢城”成功实例。由此可见中国有着发展成功“慢城”文化基础[3];其次,在中国悠久历史的背景之下,孕育出了不少洋溢着“慢”文化的符合“慢城”标准的小镇;第三,宜居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慢城”作为的宜居城市模式模式之一,将成为我国城市提升城市宜居性的一个发展新方向。
2 “慢城”在中国的发展
如今,促进现代城市发展的速度至上、效率第一的理念在使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明显、经济增长模式急功近利、生活状态不佳使得人们对于快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质疑。随即,就产生了“慢城市运动”。第一届“慢城会议”也应运而生,地点是在意大利。“慢城大会”讨论提出建立一种新型城市模式:“人与城市和谐相处”。 高淳慢城建设困境与对策(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