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语文教学的范围广泛,知识系统较散,致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容易出现大而空、可操作性差的情况。例如选自王德俊主编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中《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1](p37)这个教学目标,如果抽去第四条内容,剩下的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课文。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反映着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究其原因,首先教案所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没有衡量学生现有知识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仅仅依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诸如默读习惯、归纳中心的原有能力。其次,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切实进行学习内容分析,授人以鱼。最后,《敬畏生命》中有些词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再比如以鲁迅先生的《祝福》 为例,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为“祥林嫂死亡的原因”相比较把教学目标定为“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则要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直接。
(二)应对策略——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总目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相关表述有: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2](p51)阅读教学总目标的定位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取决于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即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具备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2](p7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方法性知识的掌握;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2](p207)
1.明确教学目标的功能定位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明确的定位作用和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向。目标定向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开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教学目标编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外,这是不合乎教学要求的,甚至是错误的做法。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的目标,他们的学习基本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能被老师“牵”着走。最可怕的是,如果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恰当,再加上学生没有提前预习,那么,学生最终可能会完全陷入一塌糊涂的学习境地之中。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逸农老师在执教舒婷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了六个目标性的阅读问题,但在教学时并没有急于抛出这些问题,让这六个问题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先让同学们自由交谈,诉说自己的感想,为自己的答案争辩,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后,教师才把自己设计的而又未被学生发现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阅读思考、议论、纠偏。这种具有导向性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两节课可以说有预设,但并未搞非科学化的人为预设,这符合《学记》说的“道而弗牵(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而弗压(压制学生的思维),开而弗达(把话说得过满过透)”的观点。而我们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正犯了“牵”、“抑”、“达”的大忌。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与策略(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