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是学生因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不足或不平衡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去认识客观事物,寻找规律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活动中最积极、活跃的内在心理因素,它对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现代认知结构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新获得的信息或刺激与学生原有的头脑中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本质性的联系,即建构新的图式的过程。在个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组织和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本身有求知的求知欲望或有学习的兴趣,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机,维持和激发他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相一致。皮亚杰认为:一个人从来不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在一般的情况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但是学习兴趣并不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间接的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存在学生的兴趣水平高、成绩却不理想,而学生兴趣水平低、学习成绩较好的这种现象。当然前者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成绩就会不断提高,而后者本身就对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如果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或因考试分数差,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受挫,从而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乐于教。
1。2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本文从初中生《科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入手,建立一个测量科学课程学习兴趣水平的量表,使之成为判断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水平,利用量表及调查问卷所获得的初中生《科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整体现状,进而分析讨论影响《科学》课程学习兴趣养成的各种因素,期望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初中学校科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希望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 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对科学课程的态度和学习兴趣程度;
(2) 通过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3) 教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几个方面?论文网
(2) 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之间的科学课程学习兴趣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3) 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否与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度?
1。3研究的意义
学者研究的是学习兴趣与初中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关联研究,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界定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得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最后达到在学习效果上的进步。
在理论上,能优化传统教学 过程,摆脱单一、被动、乏味的局面,促使科学学科的教学有较大的改变和更新,创设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多元、主动、民主和谐的 乐学局面。在实践上,力争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使初中科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学科,进而真正达到初中科学 课程教书育人的目的。
2。 基本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与初中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关联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7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