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丰富多样的体验质量测量方法给企业应用和实践带来困难,是否有必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消费者体验质量测量标准,可以作为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既然体验质量是消费者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情感的主观评价,那么就应该能够从心理学视角找到一种统一的测量方法。比如流体验是个体全身心投入某一活动的整体感觉,消费者沉浸程度越高代表消费者的情感投入越大,说明体验质量越好。那么,是否无论哪种体验情境均可以采用流状态量表(FSS)来衡量体验质量?统一体验质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还需要未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因此,体验形成的独特情感来源于整体体验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质量是特定情境下消费者对整体体验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的情感判断,包括体验中的情绪、体验后的思考,以及长期体验中形成的记忆,而体验质量测量是指对体验过程中的消费者情绪、体验结束之后的消费者情感进行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Izard(1991)认为情绪由主观体验、表情行为和生理唤醒构成,这也是当代情绪理论的主流观点,传统的消费者体验质量测量以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为核心。体验主体主观体验的测量以自我报告为代表形式;体验主体的表情行为主要借助观察法和录像分析法进行测量;而生理唤醒则采用心理生理测量法进行测量。因此,Roto等(2011)沿用Izard(1991)以及Mauss和Robinson(2009)的核心观点,将体验质量的测量方法分为三类,分别为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ing)、观察法(observation)和心理生理测量法(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具体如表2所示。自我报告法是体验质量测量最为常见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式,适用于体验中、体验后和长期体验质量的测量,具体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口头报告、面谈等。观察法是测量人员采用直观观察的方式收集顾客反应数据,包括顾客的表情、声音、行为等,适用于体验中和体验后的质量测量。新技术的出现克服了测量人员主观判断的误差,为观察法提供了更加科学可行的手段,常见的方法如脸部识别、视线跟踪、鼠标点击(移动)热力图和录像分析等。心理生理测量法主要采用仪器设备对被试的肌肉、瞳孔、心脏、皮肤反应等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得出的数据不会受到被试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较高。由于生理心理测量具有即时性,所以只适用于体验中的质量测量,常见的方式如皮电、肌电、心电和脑电技术。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标准答案: A、竞争对手
商品、服务和体验作为具备价值的独立经济提供物是通过质量来进行评判的,即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体验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以下简称为“国标(GB/T 19000-2008)”]中的定义,产品分为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四类,我们通常将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统称为商品,商品是有形的;将软件和服务统称为服务,服务是无形的。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康芒斯将财产分为有形体财产(有体物所有权)、无形体财产(债权)和无形财产(市场自由权),根据其观点我们认为商品属于有形体,是以有形物/实物为基础的;服务属于无形体,其过程是有形、可衡量的,但是无实物载体;而体验是无形的,它摒弃了具体的形体。国标(GB/T 19000-2008)认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特性”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包括物理特性、功能特性、感官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等,“固有特性”是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可以分为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要求,其中明示的要求是具体的、在合同或法规环境下明确给定的,而隐含的要求则是在其他环境中约定俗成的、众所周知的。所以,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所构成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两者在测量方法和量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具体来看,商品质量的固有特性(功能、物理、时间)是定量的,其要求是可计量的,可以采用标准化的科学仪器设备进行精确测量;而服务质量其固有特性既可以是定量的(功能、时间)又可以是定性的(感官、行为),定量特性对应的要求可以进行准确计量,而定性特性对应的要求则难以进行准确计量,服务质量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硬标准和软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