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祠的土地管理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宗祠土地利用乱象
随着政府对宗祠的管理松动,近 30 年来,民间宗族出现复苏,表现为大片的重建宗祠 和重修家谱以及祭祖联宗的恢复。5但是宗祠修建却占用大量社会资源给社会和国家管理造 成负担。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因为修建费是按族人的人头计算 的,如泰顺雅阳毛氏宗祠在 2013 年重建总投资 200 多万元;灵溪大浃头刘氏宗祠在 2012
1具体可以进一步参见尚杰,黄佩贤:《论穗港两地祠堂的保护与利用》,载《东南文化》2008 年第 4 期。 除了文章提到的文章,还有以著作形式讨论宗祠的:刘黎明:《祠堂•灵牌•家谱:中国传统血缘亲族习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邵建东:《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吴英才,郭
售杰:《中国祠堂与故居》,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2相关的文章还有杨国安:《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 年第 9 卷;游彪:《宋代的宗族祠堂、祭祀及其它》,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年第 3 期;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载《南开学报》,2001 年第 3 期。
3本文所谈的实地调查,主要根据笔者 2015 年对苍南灵溪镇以及泰顺县司前镇和雅阳镇的村干部和村民的 访谈与笔记记录以及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对于本文提供帮助的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以及苍 南、泰顺县志办谨在此表示感谢。
4笔者对温州南部几个村研究的问卷初稿是在参阅了大量有关宗祠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问卷分为两种,问卷一为村干部问卷,内容包括了村基本信息、村内宗祠利用情况和村干部对宗祠产权的意见。问卷二为 宗族成员问卷,内容包括成员其家庭基本情况、对宗祠的了解情况(包括宗祠的数量、土地产权等情况的问 题)、农户对宗祠的认知问题。
5据不完全统计,在 2007 年七月半前后,全县至少有罗阳镇南门董氏、仙居乡徐氏、筱村镇薛氏、泗溪镇包氏、雅阳镇季氏、三魁镇薛宅薛氏,一共 7 个家族在 7 个宗祠进行祭祖活动。参见吴松弟、刘杰:《浙江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与研究》,齐鲁书社 2009 年版,第 260—267 页。文献综述
年重建宗祠,总投资资金超过千万元;在灵溪埭头刘氏宗祠经族人捐资 230 万元在 2007 年
将原来的宗祠拆建,建成后的宗祠占地面积达到 1600 多平方米;另一方面是占了大量土地, 大部分为耕地或者草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了政府的城乡规划。如灵溪大浃头刘氏宗祠在 草地上占地面积接近 6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2500 多平方米;泰顺库村包氏宗祠在 2012
年重建建筑面积 2300 多平方米;截止 2011 年 7 月份苍南 2003 年以后建成的达 156 所,每
年平均新建 19 所。这些新建的宗祠少的投入 100 多万元,多的竟达千万元之巨。在实地调 查泰顺司前黄氏宗祠和苍南县灵溪刘氏宗祠时,通过与附近村民交谈,发现这些宗祠大部分 处于闲置状态,一年最多举办几次活动,平时大门紧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据苍南国资 源局某局长说:部分宗祠是在原有宗祠基础上扩建,因为宗祠修建的产权主体不明,国土资 源局没法进行规划、土地审批,属于违法建筑。” 泰顺县志办的一位干部说:于当地习俗, 每次重建或者翻新宗祠,宗祠的联系人就会挨家挨户寻人拿钱,数额依据每户家庭状况收缴, 基本上是少则 500 到 1000 不等,多则几万到几十万,对于村民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