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就业,采取的是一种大包大揽的态度,工作的包分配,抹杀了青年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性。直到1986年,我国开始恢复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大学生“自主就业”做出明确的要求,一时间职业生涯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1999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扩招,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013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记录地达到699万,加上上一年未就业的20余万往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720多万,一时间“史上最难招聘季”这一带有戏谑意味的名号不胫而走。而随后4年,就业问题愈加严峻,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前景,不由地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比较,欧美国家,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缺少理论研究,社会参与度并不高,家庭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巨大。虽然都是借鉴西方的理念,而与日本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可谓是一路坎坷,尽管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剧,但一些相关文件仅以政府指导意见或建议的形式公布,缺少相关法律的指导与约束。而纵观其整个发展历史仍然过多的停留在就业指导的方向,这也是当下,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
二、美日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特点
(一)个人与家庭方面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由于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完备,个人从小学起就接受了系统的职业教育,因此职业规划意识较强,能够较早的去关注外界环境变化,自主学习。家庭能够尊重个人的职业选择,并以个人选择为主,家庭引导为辅,共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因而,在多数发达国家里,职业歧视的情况要远比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要好的多。于是在美国,你能常常听到孩子梦想的职业更多的是邮递员,厨师,司机甚至是清洁工。而在日本,一名机场保洁人员成了“国宝级匠人”,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二)学校方面
美国所有的高校都设置职业规划辅导中心,该中心包含有不同职能的办公室,涉及有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职业心理辅导、兼职或实习项目、就业技能培训等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事务。与此同时,还配备有完备的网络服务系统,在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十分便捷查询需要了解的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据统计,获得美国职业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人员共有16万,而其中80%来自于美国高校。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必须是拥有相关学位证书,辅导人员也必须是经考试或拥有相关培训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优质的师资力量,十分有效的保障了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运行。 日本,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至今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教育模式。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中小学校中,施行校内综合学习,校外实践体验。(所谓的“综合学习”是指,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开设的中小学生必修课。)课时根据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不同略有调整,其中高中阶段,明确指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得低于各年级总课时数的10%,其中所占的比重足以表达日本对于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据各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特点,对于“综合学习”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小学生,需要学会分担家务,中学生需要学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高中生需要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