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社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统计 . 35
表5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态度统计表——人口分组 . 35
表6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态度统计表——年龄分组 . 35
表7 居民参与投票动机 . 36
表8 居民对投票作用的看法 . 36
表9 居民拒绝投票原因 . 36
图1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情况图 . 15
图2 未参加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人口分布图 . 15
图3 常住人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态度 . 16
图4 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态度 . 16
图5 常住人口社区认同感 . 17
图6 流动人社区认同感 . 17
图7 居民对介入公共事务的态度 . 18
图8 持不介入态度的人口比例 . 18
图9 居民对介入公共事务的态度年龄分布 . 19
图10 居民参与投票动机分布 ... 19
图11 居民对公开投票效用评价 ... 20
1 绪论 随着各种社会力量成长,传统的威权式的治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通过社会自治实现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向合作治理的转变是大势所趋。而协商民主则立足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鼓励普通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就公共事务治理达成共识,实现并推进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可见,协商民主在内涵与价值观上与合作治理是相契合的,这使得协商民主成为推动合作治理的行政实践的重要策略。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由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来,各种社会力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治理的环境带来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政府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力量,它有效管制社会的能力在下降。因此,政府如果继续沿用工业时代的思文模式去探讨政府改革,得出的策略和措施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政府走出社会治理的困境。与此同时,公众日趋强烈的参与诉求与行政行为的专业化技术化趋势相矛盾,使得政府在实际的行政行为中难以兼顾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的表达,从而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这些变化都促使政府为提高治理效能而寻找新的治理模式。 因此,政府必须跳出固有的思文框架,即以政府是唯一社会治理主体为前提的参与治理模式,构建新的治理模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合作治理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它是介于政府治理和自治理之间的复合性治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不同治理主体为解决共同事务而对各方治理性资源进行的交换和共享[1]。政府可以采用默许、邀请、授权或其他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咨询、决策、实施、评价和监督,共同实现对公共需要和社会矛盾的发现、型塑和回应[1]。简而言之,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模式必然的发展方向,它能够极大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活动中来[2]。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多样化,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3]。由此可见,发展协商民主,尤其是社区的协商民主,是我们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方向。 对比合作治理和协商民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内涵和价值观上有着诸多契合的地方。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两者都强调社会各公共行动方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合作治理为协商民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协商民主为合作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行政策略。我们不妨做一个这样的考察:用合作治理理论对现行的协商民主制度运行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对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来自于行政经验的建议。 然而,民主制度的最终落实依靠的是实际的行政行为。因此,必须通过对具体的行政行为的剖析来研究协商民主在某一地区的发展情况。故而,我们以具体的社区的基层协商民主运行为案例进行考察,对社区协商民主进行个案研究是对行政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协商民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 上一篇: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策略分析以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为例
- 下一篇:上海扇牌洗衣皂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及SWOT分析
-
-
-
-
-
-
-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