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情境绩效研究进展

情境绩效这个概念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范畴,是中西方学者在对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尤其是个体绩效结构方面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情境绩效这个概念,系统地对情境绩效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本文首先对情境绩效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之后从情境绩效概念的提出入手,从情境绩效的维度划分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2.1  理论背景

绩效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企业层面的绩效管理、部门和团队层面的绩效管理以及个体层面的绩效管理,其中个体层面的绩效管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焦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个体绩效是单维的,只与任务相关。直到1978年,Katz和Kahn的三维绩效模型提了出来,学术界才开始了对个体绩效结构的深入探讨。正是在这个探讨过程中,情境绩效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后来又在学者们对角色外行为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文献综述

2.1.1  Katz和Kahn的三维绩效模型

对个体绩效进行划分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之一是 Katz 和 Kahn 于1978年提出的三维绩效模型,他们通过这个模型将个体绩效分成三个方面:(1)加入组织并且留在组织当中;(2)达到或者超过组织为员工制定的绩效标准;(3)自发地进行超出组织规定之外的活动,如自我发展、主动与其他组织成员合作、帮助他人、保护组织免受伤害、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建议等等。相比较第一种行为而言,第二种及第三种行为产生绩效的方式明显不同,第一种行为是组织要求的,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十分重要;第二种和第三种行为虽然同样对组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却是出于组织成员的自愿,并不是规定的行为。Katz 和 Kahn 通过研究发现,有些直接管理者在对下属的个体绩效进行评价时,会分别根据下属自愿的行为和规定的行为来进行判断,这种分别判断就为情境绩效和任务绩效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2.1.2  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

同样在1978年,Katz 和 Kahn 将与工作有关的行为分成了两种: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这种分类是按照“必须的”和“任意决定的”来进行的,即角色内行为指的仅仅是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一部分,角色内行为能够为组织的正式薪酬体系所承认,是组织为成员分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所要求的行为;角色外行为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它对组织有利并且超出组织角色的期望。

上一篇:人工供应链模型的交货提前期对供应风险的影响分析+MATLAB编码
下一篇:企业负激励对8090后员工行为选择的影响分析

7Ps社会化媒体视角下的网络社群营销研究

大学女生的国产化妆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服务行业基于B2B3.0模式的供应链服务

旅游目的地的危机管理探...

F2F营销理论的跨国公司本...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叙事性...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4517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